上周,盧先生從南法回來,不知道究竟是得了新冠還是流感,眼睛紅腫得像桃子一樣,不停打噴嚏。
他一回到家,我就讓他去客房了,我的免疫力比他差,可不想平白無故地趴下。平日,盧先生得病基本靠自愈,很少吃藥,可這次太厲害了,我還是去找了一板連花清瘟膠囊。
我走過去給他時,他正從廚房出來,一見我就說:“來嘗嘗!”
他手里有一杯紅色的飲料,我問:“是什么?”,他得意洋洋地說:“我剛發現,冰島的藍莓糖漿加熱水,比加涼水好喝,嘗嘗?”
我擺手說:“我不喝”。他不聽還繼續遞,杯子都懟我臉上了,我煩了說:“你生病了,別傳染我。”
他不開心地說:“這杯我沒有喝過。”
我說:“那你怎么知道好喝?”,然后我又加了一句:“沒喝,你也一直端著,你手上也有病毒啊。”
他一下就生氣了,劈手奪過我手里的藥,進了客房把門關上了。
好心給他找藥,還這么懟我,我也很惱火,對著門翻了個白眼,回到樓上臥室,我也把門關上了。
這兩年,進入人生后半程,對于婚姻的方式,我們都越來越自我了,這導致沖突不斷,甚至產生了階段性的“生理性討厭”。
就是無緣無故,老遠看見他的臉,立馬一肚子氣,覺得好心煩。我想他應該也這樣煩我的,于是我們常常相看兩相厭,話不投機半句多。
講真,這樣的婚姻氛圍和狀態,我并不喜歡,但在一起太久了,太多無法解開的扣環,當初就算是一片小小的雪花也被時間積成了一坨冰山。
那就愛誰誰吧,大不了離婚,我巴望著你再去找個年輕的,愛得死去活來,操持個夢幻婚禮,買房生娃,把這牛馬精彩的人生,再走一遍!
這大約是中年夫妻能送出的最惡毒的真心祝福了,說的時候,還杠杠地仰著頭,其實心里在說:我就看你痛哭流涕,跟我跪地求饒的那一天!
可有次,我跟一個五十多歲,離婚幾年的朋友聊起來,她說:“這話,你原來說說也就算了,可離婚多發期,多少人說著說著就離了。”
我說:“離婚不是分分鐘的事兒,有啥多發不多發的呢?”
她說:“不,批量離婚是有季節屬性的,哎,你不是情感博主嗎?為啥用我說?”
她說完,我想了想,還真是這樣的,這個世界上,并沒有什么無緣無故的離婚,每一次都是蓄謀已久的瓜熟蒂落。
01、婚姻第一次批量死亡節點:婚禮前后的第一年
沒幾年的功夫,我們盧璐說90后的全都結了婚。有時候,看她們在群里聊天,我才發現這代年輕人結婚,比我們70后奢華至少20倍,但摩擦和問題,可能要多100倍。
從父母見面,彩禮、婚房、陪嫁、婚禮、車隊、捧花、酒水……兩個陌生的,沒有任何交集的家族,突然之間360度無死角地正面杠,每一個細節,都可以成為兩個家族權力體系的挑釁和碰撞,最后變成一個在日后,無法彌補的損傷。
這種事情太多了,我就說一個我在現實中真正認識的人,就因為婆婆堅持要在新房中間擺上“早生貴子”的擺件,就海嘯山洪,讓兩個家族吵成一片,變成車禍現場。
而且婚姻第一個階段,本身就是個相互適應的過程,誰做飯誰洗碗,誰早睡,誰晚起……當所有的算計,矛盾和不適應都堆成一團之后,結論就只有一個詞:崩盤。
02、婚姻的第二次批量死亡節點:婚后六七年
結婚第一年,雖然摩擦不斷,但畢竟時間短,還有希望和愛情,但結婚六七年之后,就完全不是這個情形了。
曾經我讀過一篇關于叢林時代原始人兩性關系的報告,其實,人類美好愛情的本質,從自然界角度上來說,就一個目的:繁衍后代。
當孩子長到大概五歲左右,雖然未成年,但已經可以跟著母親在叢林中生活了,對自然來說,父親的使命已經完成,可以離開,繼續去繁衍別的后代了。
無論這個說法,是否有依據,但在結婚六七年之后,夫妻間的性吸引力,的確處于非常低的階段。
六七年,足以消耗掉所有的新鮮感,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太多的沖突和積怨。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婚姻是一扇門,孩子,父母,親戚……太多的人破門而入,擠進了兩個人的世界,其實,這個時候,在我們婚姻里的另一個人,已經不再是當初愛上的那一個了,無論是他還是我,我們都已經改變。
按照法國最近三十年的統計顯示,大概有45%的婚姻會離婚,離婚率最高的是,結婚第六年。
03、婚姻的第三次批量死亡節點:當孩子們都離開家的前兩年
我到現在還記得,剛生完孩子,分分秒秒,百分百無條件去撕碎自己,適應孩子的那種被抽筋剝鱗一般的痛苦和不適應。
而事實上,在思迪上了高一之后,我已經被幾個朋友提醒過了,當孩子們都開始離開家,當自己經過十幾年磨合,終于已經習慣時時刻刻需要去關注,去照顧別人的生活方式,嘎然而止,那種一下子閃到腰的不知所措,真的是非常失落。
看到這,估計有人會說,我高興還來不及呢,怎么會失落?這么說的,基本上都是孩子沒有徹底走的,僅僅去一周或幾周的夏令營,不一樣的心情。
問題是這種失落蕩漾在中年人生中,會出現一系列的聯動反應,讓自己觸動自己的內心,反思自己的人生。
然后往往就會“大驚失色”地發現,原來過去十幾年的磕磕碰碰中,自己受到了多少不公和委屈,舍棄了多少樂趣和愉悅,那么眼前的這一地雞毛的人生,到底值不值得?
你可以把這個階段叫做:更年期,中年危機,自我覺醒,亦或者是中年的叛逆,無論怎樣說,毫無疑問,這都是一段混沌且不確定的歷程。
而不再將就,尋找自我,那么在除舊迎新的過程中,你究竟是換掉了自己的香水,理發師還是老公?
04、婚姻的第四次批量性死亡:男人退休的前兩年
在日本,有個很流行的詞叫“退休離婚”,這現象,在歐洲也不罕見。我認識不止一個法國阿姨給我說過:“剛退休的那兩年,太難熬了,就算沒有離婚,跟離婚差不多,度日如年。”
突然失去了幾十年,已經模塊化的職場掌控感和社交生活的男人,不知道如何打發時間,找到新的位置,整個人會變得焦慮、煩躁,只能對著這世界上,唯一還在自己身邊的老婆吹毛求疵。
退休對于男人而言,大約相當于女人的更年期,女人的更年期有多難受,男性的退休沖撞,就有多劇烈。
面對著兩個人之間突然多出來,這一輩子都沒有遇到過的,大量的,空白的,相處時間,真的是一種巨大的挑戰。
再加上,這一輩子幾十年累積下來的陳年舊賬,如果一直無法適應彼此的新身份,離婚,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有人說,婚姻是一種修行。其實,婚姻更是一種選擇。每個階段,都會遇到挑戰,讓自己捫心自問:還想繼續嗎?有沒有可能?
沒有婚姻是永遠不變的,也沒有人,可以在二十年、三十年里,始終保持相同的狀態,所以,那些熬不過去的婚姻,并不是輸給了時間或者愛情,而是輸給了——沒有適應變化的自己。
時間從不回答婚姻的對錯,它只是默默攤開所有選擇:你留下或離開的,終究是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