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了一本書——《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人》。
作者是一個知乎上的“大神”,回答了上千個問題,總計獲得超過40萬個贊。從數據上看,作者確實挺厲害的。但是說實話,這本書跟我以前看過的近千本書比起來只能排在下游。而且,他跟其他的很多書不一樣,通讀整本書我都沒有看到作者自己的一些觀點或是結論。作者寫的最多的就是誰誰在哪本書里說過什么,誰誰怎么樣。。。。然后這樣強行證明那些論點。其實讀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作者是一個閱讀廣泛,知識面也很寬泛的人。但是,讀了這么多書,他就像是《怎樣閱讀一本書》里說過的那種只會反復咀嚼從別人嘴里吐出來的東西,始終沒有品出屬于自己的味道。他是一個很好的知識的歸納者,這本書也只是一個很多書的大雜燴。
這本書雖然不值得被細細品讀,但是要知道任何一本書只要你讀過,里面肯定還是有你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直面現實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章節中提到了一個現象——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在學習時無非就是三個步驟。首先制定一個學習計劃,然后實施學習(通過閱讀或者觀看課程,并做筆記),最后是對筆記進行回顧和整理。能做到以上三步的人,已經算是比較優秀的學習者了,至少平時的考試絕無問題。但是我們卻忽略了我們了最開始學習的目的,即我們為什么要學習這個知識(為什么要閱讀這本書,為什么要觀看這門課程)?所學知識跟我們有什么聯系?我們如何讓所學知識產生價值?我們如何運用實踐所學的知識?所學知識它的內部原理是怎樣的?這就像是不同段位的學習者看同一個知識點會有不同的層次 和高度。比如說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一個博士和一個教授閱讀同一篇論文。學生可能只看到了這篇論文說了什么,即論文本身想要傳達的信息。博士可能看到的就是這是什么方面的論文,它對我有什么價值,即對內容有一個反思和審視。教授可能看到的就是論文的內部結構是怎樣的 ,它的效果是怎樣實現的,它的論點對嗎,即對內容最初的構成和形式進行洞察。
所以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學,還要知道為什么要學,學習后怎么實踐應用,反思所學知識的組成及其局限性,這才是真正的高段位學習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做過的任何努力都不會白費,只要堅持它肯定會留下一些痕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宇201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