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下午沒事,開了電視重溫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第一次看這片子時我還小,多年來給我留下的印象只有陰暗的胡同里掛著兩排明晃晃的紅燈籠,年輕的鞏俐站在門前,明眸皓齒,眼中不帶一絲笑意。
? ? ? ? 隨著劇情展開,記憶中的那色彩對比鮮明的灰色胡同和紅色燈籠終于出現在屏幕里。
深宅大院,年過半百的男人喜得19歲的新姨太,在他身后,是面上看著慈祥、早已年老色衰的大太太;待人親切友善、風韻猶存的二太太;以及恃寵而驕、嫵媚動人的三太太。對了,還要補充上雁兒,一個春心騷動、癡心上位的使喚丫頭。這么看下來,老爺是以十年“娶”一個的速度在往家里添姨太太。
? ? ? ?劇中鞏俐飾演的四太太居然是個大學生,她讀了那么多書,受過高等教育,卻淪落到去當個老頭的姨太太,真是叫人唏噓,也怪不得她剛到大宅院里時,臉上總帶了股傲氣和不屑。
? ? ? ? 可惜沒過幾天,那奇妙的帶著強烈儀式感的“四件套”就俘獲了她——胡同口等叫名、點上整院的紅燈籠、老婦伺候敲腳、第二天飯桌上有權力點菜。
? ? ? ? 那獨特的規矩確實讓人著迷,連我都開始期待著到了傍晚,會出現在胡同口的四道柔軟的女人的身影、那點亮滿眼的正紅色的大圓燈籠、啪啪嗒嗒回響在空中的富有節奏的敲腳聲。
于是四太太也開始加入爭寵的隊伍,成為爭搶地位權利的一員。她不僅私下叫人給她捏腳,還想出了假孕的餿點子。雖然還是一臉高傲,雖然她也看透了這些,問出“在這屋里人算個什么東西?”但她已經身不由己地深陷其中了。
? ? ? ? 看到一半,就是鞏利從雁兒房里翻出扎了小人的布偶身上寫了自己名字的那段,兒子剛好出來喝水,就駐足看了兩眼。幾分鐘后,兒子干脆坐下看起劇來。我瞄了他兩眼,見他確定是認真在看,難得離手的手機竟然都放在旁邊茶幾上。邊看他還邊問我劇情,補充了解前面沒看到的內容,又期待三太太和四太太聯手去斗二太太。
? ? ? ? 我倆一起看到末尾,我早已知道四太太的結局是凄涼悲慘的,兒子卻完全沒想到那就是最終結尾了。他大為震驚,連連問我:這不是女主么,怎么會瘋?她不是應該翻盤,然后斗贏二太太嗎?
? ? ? ? 我一想,也是啊,當下的宅斗劇不應該就是高智商的美貌女主獲得最終勝利,征服所有人后站于大宅院的頂端睥睨眾生不是么?
? ? ? ? 不過,張藝謀拍出的的宅斗劇就是那么真實吧!
? ? ? ? “府里的規矩”這五個字在劇中多次出現,它是一桿懸于眾人頭上的標尺,除了老爺以外的所有人都得遵守,不是拿來隨便破壞或僭越的。如果敢于違反……我腦中立刻浮起三太太最后出現的場景——兩條穿著青色綢褲、不斷踢動死命掙扎的腿。
? ? ? ? 也許就是要這樣的結局,以三個鮮活的女子為代價,才能給人以心靈上的震動,才能體會到那陰暗大宅吞噬年輕生命的可怖之處。就算那剛剛入門的五太太也同樣逃不脫一份悲慘的命運,要么像大太太一樣在深深宅院里日漸老去,要么就是毀于嘴甜心毒的二太太之手。
? ? ? ? 除了緊湊的劇情,劇中還有很多值得細看推敲的元素。
? ? ? ? 比如四位太太風格各異的屋子、比如每次出現都讓人心中一緊的京劇音樂、比如三太太咿咿呀呀唱出的戲詞、比如死人屋里的布置——那扭曲的粗糙的繩結、兩只布滿灰塵的黑色舊鞋,一切都充滿了不祥,一切都充滿了或明或暗的喻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