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擔負新時代文化使命
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深刻闡述了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此次講話著眼于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立足于賡續中華文脈、建設現代文明,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提出新要求,指明新方向,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行動指南,必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系統深刻揭示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堅定不移堅持和推動“第二個結合”,就要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下功夫;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各民族優秀文化,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人一定能夠牢記初心使命,汲取奮進的力量,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實現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
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道路。“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只有深深植根于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它在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文化成果中豐富自己,在應對時代新課題、發展新挑戰中完善自己,不斷開辟通向真理的道路。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為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 “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 “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 “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 “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
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新征程上,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擔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此,我們首先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我們要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次要秉持開放包容。我們要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以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大國姿態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推動各國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前進,共同書寫人類文明新篇章;再次要堅持守正創新。我們要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展望未來,我們既要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也要樹立文化自信、擔當復興使命,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廣闊土地上汲取中華文明的歷史養分,凝聚中國人民的磅礴之力,共同創造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