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
這首詩講的是基層公務員的辛苦生活。《毛詩序》里,以“抱衾與裯”為依據,認為這是“賤妾進于君王”。大學者朱熹給《詩經》做注釋的時候,也同意這個觀點,所以“小星”就變成了小老婆的代名詞。
看見“抱衾與裯”,就聯想到小老婆,這樣的判斷未免有些不靠譜。畢竟,很多人睡覺都需要“衾”、”裯”,能用得起“衾”、”裯”的人,肯定不只是君王和他的小老婆。
先看詩,第一節: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星光微弱,三五顆在東邊的天空。天還沒亮,就匆忙上路了。(同樣都是人)大家的命運咋這么不同?
嘒(huì),微光閃爍。三五,一說參三星,昴五星,指參昴;一說天上星星的數目;如果是指天亮之前的天空,星星稀疏,沒有問題;如果是指下一節提到的“參昴”,也能說得通。
肅肅,疾行的樣子。宵,指下文夙夜,天未亮以前。夙夜連用,強調的是夜將盡,天將明,天色尚早的意思,而不是“不分白天黑夜”。征,行。寔:“實”的異體字;是,此;或謂即“是”。
第二段,語意相近,“三五在東”變成了“維參與昴”,前面提到的指代不明的三五顆星,變成了“參”與“昴”。
參,我們今天說的獵戶座,比較亮的有四顆星。每年一月底二月初晚上八點多的時候,獵戶座內連成一線的δ、ε、ζ三顆星正高掛在南天,所以有句中國民諺“三星正南,就要過年”。
昴,金牛座,有七顆星,古人以為只有五顆。古代用昴宿來定四時,《尚書 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日落之際昴宿出現在中天,冬至就到了;《史記·天官書》:“昴曰髦頭(旗頭)”。唐代李賀詩“秋靜見旄頭”,秋冬時節,昂宿清晰可見。
“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星光微弱,三五顆在東邊的天空。天還沒亮,就拋棄了床單和被罩。(同樣都是人)大家的命運咋這么不一樣呢?
維,是也。抱,古“拋”字。衾(qīn),被子。裯(chóu),被單。猶,若、如、同。
面對起早貪黑的生活,這名小吏也無可奈何,只能抱怨“命運不公”,然后繼續上路。
詩經專題第21篇,總第0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