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吏行役自傷勞苦的詩。
1.關于詩意及介紹
本篇寫小臣出差,連夜趕路,想到尊卑之間勞逸不均,不覺發出怨言。
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小官吏,形同草芥,絕不會引人注目,多一個少一個也絕不會對官僚機構的運轉有絲毫影響。他們的出現、存在、消失,全都悄無聲息,上天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這樣的小人物,是社會旋渦中真正的邊緣人,邊緣得不能再邊緣。
2.原文,朗讀及注音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實命不同!
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實命不猶!
3.【詩詞注釋】及參考譯文
詞句注釋
①嘒(huì):微光閃爍。
②三五:形容星星稀少。
③肅肅:急忙趕路的樣子。宵征:夜間走路。
④夙(sù)夜:早晚。
⑤寔:是,此。
⑥參(shēn)、昴(mǎo):二星宿名。
⑦衾(qīn):被子。裯(chóu):床帳。
⑧不猶:不如。
譯文
星兒小小閃微光,三三五五在東方。
急急忙忙趕夜路,早晚都為公事忙。
這是命運不一樣。
星兒小小閃微光,參星昴星掛天上。
急急忙忙趕夜路,抱著被子和床帳。
別人命運比我強。
4.賞析
本首詩,一說描寫“小吏”日夜忙碌不得休息,在星光之下仍賣力奔波,故感嘆自己的命運不幸,及抱怨生活的不公;另一說,“小星”指小妾。講正房不妒忌小妾,并且小妾“見星而往,見星而還”好似是實現了一種“和諧”,一種秩序。但是總的來說,前一種描述,更易被大眾接受。所以我將從一個“小吏”的角度,來探究“小吏”的作用。
詩凡兩章,每章的前兩句主要是寫景,但景中有情;后三句主要是言情,但情中也復敘事,所謂情景交融也。
第一章之前兩句云:“嚖彼小星,三五在東。”姚際恒所謂:“山川原隰之間,仰頭見星,東西歷歷可指,所謂戴星而行也。”
征人奔走,為趕行程,凌晨上道。忽見小星,三五在天,睡眼惺忪,初亦不知其星何名也。言在東者,東字與公、同趁韻,不必定指東方。第二章云:“嚖彼小星,維參與昴。”征人睡夢才醒,故初見晨星,不知何名。繼而察以時日,然后知其為參星與柳星。第一章只言小星,三五在東,不言星名;第二章既說小星,又說乃參乃柳,這就是詩分章次的道理。詩雖寫景,而情亦隱見其中。
詩之每章后三句主要言情者,第一章云:“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夙夜”舊釋“早夜”,“日未出,夜未盡,曰早夜”。夙夜或早夜都不是兩字平列,面是上字形容下字的偏正結構。征人天不明即行,可見其不暇啟處,忙于王事。《北山》詩云:
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 可見同為“王臣”,同為“職司”,工作并不相等,遭遇并不相同。第二章后三句云:“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改第一章的“夙夜在公”為“抱衾與裯”。又改“同”為“猶”。改“同”為“猶”者換字葉韻。改言“抱衾與裯”者,則由于上章之“夙夜在公”,凌晨上道,棄室家之好,“拋衾與裯”也。“夙夜在公”是“拋衾與裯”之因,“拋衾與裯”是“夙夜在公”之果。文心極細,章序分明。征人之“不已于行”,較之“息偃在床”者,不是“寔命不猶”嗎?寫役夫之悲,真是詞情并茂。
學習《詩經》,閱讀經典。以上資料來源于讀書筆記或是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