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名將,一生無一敗績,《吳子兵法》名傳于世,被奉為一代兵神;他主張變法,精通儒、兵、法三家思想,讓魯國強盛,創建名滿天下的魏武卒,變法后的楚國重新崛起。
他散盡家財只為求一官職,母親病逝但是他卻不奔喪,為了當上將領放棄自己的結發之妻。
他就是與孫武并稱“孫吳”的吳起。
一、棄儒學兵
公元前440年,吳起出生在衛國,是衛國左氏人,也就是今天爆火網絡的山東曹縣。
小時候的吳起衣食無憂,在一個富有的家庭長大。
但是成年后的吳起并不滿足于做一個土財主,希望能在官場上謀個一官半職,光宗耀祖。
但是苦于沒有門路,四處散錢請客吃飯,最后成功把自己從一個小康家庭變成了貧困戶,但是官職的事情還是沒有著落。
為此,沒少遭到同鄉人的恥笑,而吳起這人呢也不是個善茬,兔子急了還跳墻呢,本來錢花了事沒辦成就糟心,現在倒好,還被人笑話。
于是回家提了把刀就把這些看笑話的人都給結果了,估計也是氣急敗壞了,總共干掉了三十多人。
砍了人自然就得跑路,跑路前吳起就對母親說:我如果沒有當上大官,我這輩子也不會回衛國了。
跑路的吳起首先來到了魯國,找到了孔子的弟子曾參之子曾申學習圣人之道,希望能從圣人之道上找到當官的途徑。
于是乎,年輕的吳起開始廢寢忘食地學習圣人之道,癡迷程度甚至到了他母親去世他都選擇不奔喪。
這事傳到了他老師曾申耳中,老師當機立斷就給吳起下了退學通知書,把吳起逐出了師門,斷絕了師徒關系,認為這般不孝之人不配學習儒術。
吳起的儒學專業也就以退學結束了。
吳起心想既然學不了儒學專業那我就換個專業讀唄,于是轉頭就開始學習兵法。
不學不知道,一學嚇一跳,這個儒學的末等生在兵法這門學科里如魚得水,進步神速,很快吳起就當上了魯國大夫。
二、殺妻求將
當時呢,正好趕上了魯國和齊國正在干架,正在物色大將,吳起一想機會來了,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于是主動請纓想要為國出戰,當時的魯國國君魯穆公對這個兵法專業的高材生也是十分賞識,準備讓吳起來擔任大將。
但是這樣其他的競爭者就不干了,有人就說,吳起的老婆是齊國人,一個娶了齊國人當老婆的人去攻打齊國,怎么能做到忠心不二呢?
魯穆公覺得有道理,于是就對吳起說:老吳啊,你這帶兵能力是沒問題,只是你老婆是齊國人,我這實在是不放心啊。
吳起這人也是個狠人,一聽煮熟的鴨子要飛,那怎么行呢?
于是回到家中就把自己的結發妻子給結果了,這樣你們總沒有閑話好說了吧?
這就是著名的殺妻求將的故事。
而魯穆公看到吳起都這么表示了,于是就把大將的位置給了吳起
吳起也帶領魯國軍隊打敗了齊國軍隊獲得了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
一時間,吳起風頭無二。
樹大還招風呢,更何況是人呢,吳起的得勢自然就引起了其他人的非議。
于是就又有人跑到魯穆公那去打小報告了。
說吳起這人以前在儒家專業學習的時候,母親去世了都不奔喪,這是大不孝,現在為了得到一個將軍的位置,又害死了自己的妻子,這么殘忍無恥的人怎么能得到重用呢?
再說,我們魯國只是一個小國,如果傳出去我們國力強大能打勝仗,那么其他各個大國肯定會提前下手攻打我們的。
這魯穆公一聽還是是這么回事,正準備召見吳起的時候,發現吳起已經已經提前聽到消息再一次跑路了。
三、武卒鋒芒
跑路的吳起聽到魏國的國君魏斯正在招聘,于是就去面試了。
魏斯對吳起這個人也把握不準,于是就去征詢秘書李悝的意見
李悝回答說:吳起這個人雖然貪財好色,但是如果行軍打仗那是一把好手,就算是齊國名將司馬穰苴也不如他”
魏斯一聽,那這個人還是有點本事的嘛,將領只要能打仗就行,于是就任命吳起在魏國擔任大將。
魏國當時正在為秦國的強大而困擾,畢竟只要打敗秦國,就沒有哪個諸侯國還有能力攻擊魏國了。
吳起在魏國推行武卒制,在全國范圍內挑選精壯的男子,能披重甲,日行百里,能以一當十,而且只要家里有被挑中的男丁,就可以免除賦稅和徭役。
用現在的話說也就是是打造一支特種部隊,這支部隊后來成為了名動天下的魏武卒。
吳起帶領這支特種部隊屢戰屢勝把秦國一頓胖揍,兩年時間直接占領了五座城池,讓秦國再不敢往東進攻。
吳起在魏國幾十年里總共打了72場仗,打贏了64場,其它8場打平了。
最出名的一場是在公元前三百八十九年,吳起以五萬魏軍打敗了五十萬秦軍,真正做到了以一敵十的戰績,被后人稱為兵神。
魏國占據秦國的河西之地后,就在當地派兵駐扎了下來,并建立西河郡,吳起自然而然成了西河郡的一把手。
秦國的國君做夢都想著能把失地收復,但是在強大的魏軍面前屢屢失敗,而魏國在建立并守住西河郡之后,也開始停止了向西進攻,把目光轉了中原地區。
吳起的魏武卒自然是魏國征戰的絕對主力,當時的國君也是十分支持,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吳起雖然身為大將,但是卻與士兵同吃同睡,打仗的時候,士兵睡地上,他也睡地上,行軍時和士兵一起徒步絕不騎馬,自己背干糧,不增加士兵的負擔。
有士兵受傷,傷口潰爛,吳起親自為他吸膿。而士兵的母親聽到這個消息后嚎啕大哭
有人不解,說吳起這么大的將軍能親自為你兒子吸膿不是一個好事嗎?你怎么還哭起來了呢?
年老的母親說,當年吳起就是為他兒子的父親吸膿,不久之后,父親就戰死在沙場之上了,現在吳起又為兒子吸膿,兒子將來也不知道會命喪何方,怎么不哀傷呢?
四,逃魏赴楚
魏文侯魏斯逝世之后,兒子魏武侯魏擊繼位。
魏擊上位后認為此時的魏國已經足夠強大了,并不需要在依靠魏武卒去東征西討了,于是就削減了魏武卒的軍費,吳起的地位也受到了撼動。
魏擊任命田文為新的宰相,吳起當然不服氣,這個國家是我東征西討打出來的,最后論功行賞的時候卻沒我的份
于是吳起便直接跑去找田文理論,說:你憑啥當宰相,帶兵打仗、保衛國家、讓人民安居樂業你哪一樣比得上我?
田文說:確實你說的這些我沒一樣比得上你。
吳起就嘲諷道:那你憑什么官位比我高?
田文回復:我雖然這些方面也不如你,但是這些方面國君也不如你,國君年紀還小剛上位的時候,官員互相猜忌,民眾隨時發動政變,這時候需要穩定局勢,你說這個宰相應該屬于誰?
吳起一聽頓時警醒了,在這之后和田文成為了好朋友,共同輔佐魏武侯
田文死后,公叔上位當上了宰相,這個公叔呢是魏國的貴族,娶了魏國公主,但是這家伙的心胸明顯就沒有前任田文那么寬廣了,認為吳起會威脅到他的位置。
于是就有事沒事往國君魏武侯那打小報告,可是吳起在魏國已經這么多年并且忠心耿耿,也不是靠這一兩個小報告就能打倒的。
只不過功高蓋主這個事,可能從魏武侯剛上位的時候就有所考慮,要不然也不會不讓吳起當宰相,對吳起,魏武侯可能一直都是懷著一顆戒備之心的。
就在公叔一籌莫展之際,他的一個仆人給他出了一個計策
公叔先和國君報告,說吳起為魏國創造了不少的功績,這個人十分有才,只有許配一個公主給他,才能讓他安心留在魏國為魏國效力,如果他心不在魏國那么就會拒絕這個婚姻,去投奔其它國家。
在和國君商議后,公叔又找到公主,與公主先進行商議,讓公主扮演一個潑婦。
吳起一看這個公主這樣,那哪行啊,這娶回家家里還不得翻天了,還是個公主打不得罵不得,這老婆都治不住以后還怎么治軍,于是當場就拒絕了國君魏武侯的好意
魏武侯一聽,當場臉色就不對了,吳起這才反應過來情況不對,但是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也是沒辦法了,只能硬著頭皮表示拒絕。
這剛好就落到了公叔的圈套之中。
在這之后,吳起越想越覺得不對,害怕國君魏武侯翻臉無情,于是急忙收拾好東西之后,給國君魏武侯留下一封信就再一次跑路了,這一次的目的地是楚國。
五、魂斷于楚
當時楚國的國君是楚悼王羋疑,一聽大名鼎鼎的吳起來了,那家伙,高興得當即就任命吳起做宰相。
在魏國沒做成宰相,才到楚國就坐到了這個位置,吳起也是覺得遇到了明君。
當時的吳起已經五十多歲了,但是為了回報知遇之恩,在楚國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這就是著名的吳起變法,制定法律,發展軍事,提高軍隊戰斗力,減少不必要的摸魚閑職官員,撤銷血緣關系疏遠的貴族的終生養老制度,堅持獨立自主的國家外交政策。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楚王國的國力開始逐步強大,百姓安居樂業。
楚悼王對此也是十分高興。
雖然很多貴族都公開表示對吳起的不滿,覺得一個外人對自己頤氣指使十分不爽,而且自己待遇還被降低了,但是因為國君鼎力支持著吳起的變法運動也是沒有辦法,只能忍氣吞聲自,捏著鼻子認了。
數年之間,楚王國的強大,引起了周邊各國的注意,特別是吳起的老東家魏國,你現在跑過別的國家還幫助他們,是不是對我有啥不滿想打擊報復啊。
于是魏國就聯合趙國和韓國一起攻擊楚國。
吳起本來就是一個狠人,連結果老婆都不讓在心上的人,老東家算個屁,于是便把老東家給狠狠地收拾了一頓。
而對于老對手秦國,吳起自然沒有放過,往西數度主動進攻秦國。
各國對于楚國的崛起深感憂慮,但是打又打不過,并沒有太多辦法。
最堅固的堡壘一般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吳起的變法損害了一部分楚國貴族們的利益,隨著變法的深入,貴族們對于吳起的仇恨進一步增加。
就在這時,吳起最大的靠山楚悼王得病了,而且就在十多天的時間里,病情急速惡化,不就一命嗚呼了。
靠山一倒,吳起便失勢了,在國君的喪禮上,對吳起恨得咬牙切齒的貴族們一擁而上就準備結果了吳起。
吳起沒得法,雙拳難敵四手啊,更何況你們還這么多手呢。
于是吳起就往國君的靈堂里跑,因為按照楚國的法律,在國君身邊動刀動槍那是要誅三族的呀,量你們這回也不敢了吧。
可是這些貴族也是殺紅了眼,好好的鐵飯碗都被你說砸就砸了,本來只要在家躺平就能發工資,現在得拼命干活才掙那三瓜兩棗,凈把錢分給那些外人,我不打你打誰。
于是拿起弓箭就把吳起亂箭射殺在了國君的靈堂之中。
于是一代兵神就此隕落。
楚悼王的兒子楚肅王羋臧繼位后,倒也為吳起報仇了,下令逮捕了作亂的暴徒,一次性就結果了70多家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