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使我視野開闊,我沒有去過非洲,沒有見過南極,北極沒有瞧過傣族村寨,也沒有見過外星人,卻在書中領略了非洲大陸的粗獷,為南極,北極圣潔的天地所陶醉,深知傣族的民族風情,早知道了UFO的神秘 。
書讀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但當你讀書而思考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爾泰
調查顯示,70%的德國人喜愛讀書,一半以上的人定期買書,1/3的人幾乎每天讀書。在所有年齡段的人群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讀書熱情最高。書籍已融進了德國人的日常生活,對他們來說,讀書簡直就像喝啤酒一樣,互聯網大佬劉強東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
讀書,就是使你擁有打破人生邊界的底氣,積累不斷超越自己的資本。一個人越是想要精進,越需要書本的沉淀,和文化的加持。
所以,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不斷提升自我,把人生的方向掌握在自己手里。
周國平說過“一個人但凡有了讀書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種特別眼光,甚至有了一個屬于他的豐富多彩的世界。”
書讀得越多,心胸越大,視野越寬。
三毛從小就喜歡看書,書里的文字,不僅給了她浪跡天涯的勇氣,還開拓了她的胸襟。
讓她在遠赴撒哈拉沙漠的過程中,無論遇到什么,都能以包容和理解對之。
看到貧瘠荒涼的沙漠,她沒有嫌棄,反而把它視為樂趣橫生的絕佳棲息地;
遇到落后地區愚昧的村民,她沒有反感,反而覺得他們自有一種單純善良。
那些曾經讀過的文字,讓她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和胸懷。
既能包容世界的不完美,容忍他人的不足,又能心存善念,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正如她自己所說:
“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讀書,就是讓自己變得遼闊的過程。
一個人讀書越多,胸懷越是廣闊,也就越能理解這個世界,發現世界的美好。
白巖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讀書,你拿什么和別人拼?”而很多人都說,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現實卻是,對于很多普通人來說,讀書就是最快的捷徑。
不讀書的人,目之所及,就是全世界。讀書的人,才能發現在自己的生活之外,還有一個更光鮮明亮的遠方。而讀書,就是通向那個世界的康莊大道。
所以,別抱怨讀書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好好讀書,用書本的厚度,去豐富自己的生活,墊高自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