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小學學電鋼琴的時候,老師總是讓我彈練習曲。練習曲又難又沒有熟悉的調調,彈起來很吃力,而練習曲后面的曲子又好聽又相對簡單。而我屬于比較聽話的那種,我就一直彈練習曲,所以至今琴彈得還可以。
大學的時候學吉他,老師一開始也只讓我彈練習曲,但是我很快就不耐煩了,我和老師說給我幾個和弦,我要彈唱了,要唱歌了,后來彈會了幾首民謠,但也只會那幾首……
日本的一位料理家,在電視節目上曾經被這樣問到:“為什么你這家米其林餐廳從一星到三星從未換過菜單,難道你沒有想過創新嗎?”他的回答至今讓我難忘。
他說,我當然改變了,但是不是通過換菜單這種方式,如果自己的修養不精進,自己的內在的東西不改進,換一百個菜單其實也沒改變,那是一種輕浮的改變,那是一種輕浮的創新。
雖然沒有換菜單,但是我自己的修養精進了,每天都在想,如何才能把這個菜做到我最理想的狀態,如何用一點點的器具去改進,還是這張菜單,但我每天都在想,怎樣做這個菜味道會更好。
學吉他的我雖然短時間學會了幾首歌曲,但是我失去的是從一而終地去做一件事的快樂。
總聽到某演員說要做歌手,流行歌手要玩搖滾,搖滾歌手要去唱后搖滾,民族歌手要唱民謠,總是標榜著自己要改變。
真正的改變是自己內在修養的提高,是內在對這個藝術的整體認知的提高。
而不是,去換菜單。
? ? ? ? ? ? ? ? ? ?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