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北北磨合好吃喝拉撒睡之后,這個小伙子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甚至開始了一點點惡作劇,吃飯不好好吃,把飯米粒往地上灑;洗澡后不愿意出來,一抱就嗷嗷叫;不愿意穿衣服,不愿意脫衣服,每天都在和你較勁,雖然不停的告訴自己terrilble2是孩子發展的必經階段,但每天充滿的挑戰都讓自己有點無助,閱讀了很多育兒書籍,《正面管教》也是其一,當時非常不認同“管教”這個詞,總覺得用方法來管教孩子是不是太功利,孩子不是工具,不是玩具,怎么能這么功利的對待呢?而且正面管教那本書看起來太書面,也是懷疑這究竟是育兒圣經還是空中樓閣。
機緣巧合,朋友推薦了delia的正面管教工作坊,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參加了她的520家長沙龍。18小時的課程設置非常飽滿,沒有理論的說教,沒有方法的灌輸,只有互動和頭腦風暴,同時伴隨著delia的引導和接納,每天回家都感覺很興奮,收獲滿滿,和北北的相處也變的輕松許多,最重要的是對生活中的挑戰不再那么畏懼,每一次都是成長和學習最好的機會。
育兒模式最大的改變-和善而堅定
因為周圍太多溺愛造成孩子特別自我的前車之鑒,一直告訴自己孩子需要管教,堅信玉不琢不成器,對于孩子的要求也堅定和嚴格。但Delia告訴我過于嚴厲孩子也會有相應的性格缺陷,比如說不獨立和不自信,只有和善與堅定并行,才能培養我們期望中孩子的品質。于是,現在在和北北的相處中,自己盡量將心態保持平和,尊重和接納孩子,給予北北選擇的權利,同時對我重視的原則性問題(自己吃飯、安全座椅等)堅持執行,在良好的親子關系下給孩子很好的規則感。
心態上的改變-三個尊重
以前總是很焦慮,總是懷疑自己做的不夠好,總想做的很好,經常沒有自己的時間,整個人都煩躁焦慮。正面管教的“三個尊重”強調要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尊重情形,在育兒過程中的種種行為都是三個尊重的結合,不要忽視了自己,只要快樂的媽媽,才會有快樂的家庭,同時也強調了情形的重要,沒有所謂正確或者錯誤的決定,只有當下最合適的選擇。整個人在和北北的相處過程中不再那么患得患失,整個人的狀態一下放松下來,整個家庭的氛圍都輕松許多。
和周圍人關系的變化-積極暫停
在日常的生活中,不管是和家人還是同事,總是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爭執,經常會爆發到爭吵,最后兩敗俱傷。學習完正面管教,理解到大腦蓋子的工作原理,明白其實每個人都是有情緒的,在感知到情緒時及時退出,接納自己或者對方的情緒,當恢復至理智腦的時候再去解決問題。和別人的相處也就更加融洽,解決問題的效率也提高很多。所以現在當和別人有沖突的時候自己會停下來,想想自己或者對方的想法、感受和決定,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看待孩子的視角-關注行為背后的目的
北北很粘人,只要下班回家就變成橡皮猴就粘在媽媽身上,哪怕媽媽想上個廁所都有個小人兒的小手在廁所門上拍打,叫著“媽媽”,“媽媽”,雖然感覺到被依賴的甜蜜,但是同時也特別煩躁,北北也感知到媽媽的情緒,就更加黏人。
通過工作坊,明白北北原來是在尋求關注,只有得到了關注,他才有歸屬感。其實他不是想煩你,他是想刷存在感呢,給他交代一個有用的任務,讓他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就不會這樣粘人啦。當然高質量的陪伴也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我做飯的時候如果北北一定要陪著媽媽,就塞給他幾頭蒜,和他說媽媽一會兒要用這頭蒜,讓他幫助媽媽剝出來。北北非常高興的撅著屁股蹲在垃圾桶旁邊很認真的幫助媽媽把蒜剝了出來,媽媽也很輕松的炒菜做飯。
所以看待孩子種種不良行為時多想想行為蘊含的密碼,關注行為背后的目的,才能最終解決問題,糾正行為。
自己的成長-育兒即育己
有一個笑話,印象深刻:孩子因表現不好, 被家長罵笨鳥,孩子不服氣地說,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家長問:那第三種呢?孩子說:這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里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當時聽到這個段子后哈哈笑完心里就告誡自己不要當這樣的媽媽,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正面管教強調身教重于言傳,父母是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孩子,而不是父母說了什么,記得delia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希望你的孩子長大以后具有什么樣的品質。自己想都沒想第一時間寫下:勇敢,善良,有擔當。如果自己希望北北成長為這樣的一個勇敢、善良和有擔當的人,那自己就需要努力自己去成長為一個勇敢、善良以及有擔當的媽媽,所以經常做決定的時候就問一下自己:你自己做到勇敢、善良和有擔當了嗎?就這樣,自己這一年繼續開始了英語演講,重新開始寫作,并打算開啟正面管教的傳播之旅。
其實正面管教是一種氛圍,家庭如果創造了這個氛圍,則更易培育出性格完整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不卑不亢,有自主認識能力,自理自立,也更容易感受到愛和包容。當孩子收到滿滿的愛和包容,被無條件的接納的時候,他的內心才能豐盈而美好,也能給這個社會以愛與美好。在正向的震蕩之后,孩子會將內心的真善美誘導出來從而待社會以真心,別人的內心也會產生共鳴,這也是社會共同體的力量,共同譜寫多樣化而又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