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電光石火的一刻里我就已經知道:和你的緣分,在這一生中,將是一次又一次地看著你離開,對著你的背影默默揮手。”——龍應臺
經歷了三年疫情,和獨自在新西蘭生孩子,表妹今年終于能帶著已經兩歲半的孩子回國了。小姨提前了一天,去往機場附近等待。
我們也很激動,嚷著讓她開直 播,讓我們一起云端迎接久違的家人,七嘴八舌的期待和問候里,小姨的聲音明顯有些變調,雖然沒有哭,但大家心里都酸酸的。
我和表妹自小一起長大,當年畢業后我來了深圳,她去了杭州,后來又隨著表妹夫讀博去了新西蘭。我曾問過小姨,有沒有想過讓表妹回國。她的回答是:“她覺得國外挺好的,不想回來。我只好尊重她的想法啦,只要她過得好就行。反正現在飛機什么的也方便,我們可以經常去看看她。”
世界上每一個種愛都是為了在一起,唯有母愛是為了分開。只要你過得好,我會把擔心牽掛藏在心里,然后默默關注著你,隨時等待著你回家的消息。
從前的我們,盼著長大,盼著飛出去,盼著能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將父母遠遠拋在了身后。后來,我們走上了自己選擇的路,卻常常在微信里事無巨細地回憶兒時的趣事,糗事,和父母那些看起來聰明卻又早已被我們識破的小心思。
作為我們生命的創造者,他們一次次妥帖地準備著行囊,看著我們闖蕩社會漂泊天涯,心中不安憂愁,卻又慈愛堅強無私。我們的榮辱沉浮,幸福傷痛,生老病死時刻牽動著他們的心,他們卻從不以愛的名義禁錮我們,只因為他們希望我們不僅是她的孩子,也是我們自己。
(此文為飛鳥集中國文學史第四課作業,讀《詩經》感悟。)
【原文】: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