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成功論提醒人們,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則的,只有當人們學會遵循這些原則,把他們融入到自己的品格中,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與恒久的幸福。
第一章竟然談到“品德”的問題,于我也是驚喜。多少“速成”“干貨”中,少有專門用一個篇章來談“品德”的。“個人魅力”和“技巧”反而是大篇幅描寫甚至是作為主題的。讓我仿佛看到眾多干貨中一股清流。而談“品德”也沒有任何雞湯文字,我想用雞湯文字談“品德”,恐怕難以下咽。很樸實且真實的例子,自己的,別人的。容易理解又耐人尋味。
(1)思維定式是地圖
關于思維定式
“Paradigm(思維定式)”這個詞來自希臘文,最初是一個科學名詞,現在多用來指某總理論、模型、認知、假說或參考框架。但廣義上是指我們“看”世界的方法,這種“看”和視覺無關,主要指我們的感知、理解和詮釋。它是每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與現實相符。它是一份地圖,而非地域本身,是由每個人的成長背景、經驗及選擇打造而成,我們會透過它來窺探萬事萬物?!?/p>
錯誤的思維定式,就像一份錯誤的地圖。即使你努力,即使你改變,地圖是錯的,你還是會走錯路。這讓我聯想到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所說的“私人邏輯”或“信念圈”。當一個人根據自己的感知、詮釋產生了信念之后,一旦是錯誤的信念,那么必將導致錯誤的行為。思維定式往往代表我們特別主觀的看法
關于思維轉換
“思維轉換(Paradigm Shift)”一詞由托馬斯?庫恩在他的經典之作《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一書中最先提出。庫恩在書中闡釋,科學研究的每一項重大突破,幾乎都是首先打破傳統,打破舊思維、舊模式才得以成功?!?/p>
我不禁想起自己的一個思維轉換的例子。我的思維定式是,開車右轉是不用看紅綠燈的。有一次,在右轉道上,我前面有一輛車卻一直停著不走。我心想,這人真傻,右轉怎么跟著直行車道一起等紅燈。我抱著嘲笑和著急的心態,按了喇叭。車還是沒走。我這時候想的是,這個人一定是想直行,卻開到了右轉道上。沒辦法,只能等著直行車道的燈綠了,硬著頭皮直行。不遵守交通規則,耽誤大家的時間,總之我是很鄙視。又按了喇叭。這次不指望他走,只是為了讓他加深愧疚感。過了一會,前面的車開走了,而且是右轉的。我才看到這個路口是有右轉向燈的。前面的司機很遵守交通規則,一直停在那里等著右轉向燈變綠。現在,深感愧疚的是我。為我錯誤的思維定式和對他的態度行為。
以后,在每次右轉時,我都會留意是否有右轉燈。并且對在右轉道上等待的車輛有了更加可觀的判斷。
“不論思維轉換的結果是否積極,過程是否漸進,都會讓我們的世界觀發生改變,而且改變的力度驚人。不論思維定式是否正確,都會決定我們的行為和態度,并最終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系?!?/p>
(2)以原則為中心的思維定式和改變
以原則為中心的思維定式。打破自然法則的思維定式,一定會為違反自然法則而付出代價。
成長和改變的原則,一定是循序漸進。
我們通常能夠在無知領域理解并接受“循序漸進”的原則,但在精神領域、人際關系,甚至個人品德方面,卻很難做到這一點。
自然成長過程不容違背、忽略或縮短,那只會讓你平添失望和挫敗感。
書中說:“與配偶、子女、朋友或同事相處一定要學會聆聽,這需要情感力量的支撐。聆聽需要耐心、坦誠和理解對方的愿望,屬于品德的高級范疇。相比之下,以低投入的情感給出“高高在上”的建議要容易得多?!?/b>
這一點也非常有意思,給建議看起來好像是在以最好的方式去幫助解決問題。實際上,是在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為先。不用更多的聆聽和理解,而是一心想著說出自己心里想要表達的內容。閉嘴確實比說話更需要情感投入。
(3)個人魅力的思維定式深刻影響甚至決定我們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我們想走捷徑去獲取和別人一樣的成功時,我們可能可以獲取到。而且短期看來,這些技巧很管用,實際作用卻和阿斯匹林、創口貼一樣,只能緩解一時之痛。
人們越是依賴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法,越是加劇了問題潛在的隱患。
解決問題的方式正是問題所在。
(4)由內而外的思維轉換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要求“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
“由內而外”從自己做起,從自己的內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維定式、品德操守和動機。只有先信守對自己的承諾,才能信守對他人的承諾。
這個過程正是一個持續更新、螺旋向上、不斷進步的過程。和本書前言中所寫的:“持久的、不斷上升的成功才是值得稱頌的?!?/b>是一致的。
美國作家弗格森說:“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p>
從前言部分的覺察、到第一章自己思維定式的接納,我已經決定從內開啟改變之門,接下來是學習并理解“原則”,以及經歷一切所需要經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