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來說一檔從沒下過熱搜的《演員的誕生》。
要說今年四季度最“火”的綜藝節目,非浙江衛視《演員的誕生》莫屬,這檔以藝人“演技”PK為宣傳核心的綜藝節目,掀起了全網對“演技”優劣的大討論。
從10月28日至今,《演員的誕生》共播出3期,截至11月15日網絡播放量已經突破5.3億,遠遠超出《青春旅社》、《漂亮的房子》等四季度同檔期的節目。
然而節目的口碑一再下探。
《演員的誕生》的豆瓣評分在原先5.5分的不及格分數基礎上不停下跌。
如今豆瓣對這個節目的評分是5.3分,我只想說一句活該。
在知乎上,關于《演員的誕生》單一問題最高瀏覽量超680萬,排在首位的高贊答案質疑節目從賽制到評審都“太假”。
除了網友的質疑和差評,《演員的誕生》導師似乎也表現出了對節目的“不滿”。
宋丹丹在11月5日發微博稱被劇情帶偏并道歉“辛芷蕾”后,14日又發長微博表示對節目用力過猛的“哭戲”意見;劉燁在6日晚至7日凌晨連發數條微博,并稱節目為“二X節目”,隨后秒刪。
這樣的輿論正在消耗觀眾的興趣。
娛樂媒體人田偲妮表示,每周只知道“誰跟誰撕了”,關于怎么判定某個演員演技更勝一籌,看完節目依然一無所知。他補充道:“想去節目中尋找關于演員演技成長的內容,但是一無所獲。
雖然節目中有一眾實力新生代的碾壓式出彩,更不乏老戲骨們認真的示范和指導。
但這是節目組努力的方向嗎?
顯然不是,從熱搜上成天掛著的——誰不滿節目組微博怒斥、誰向誰臉上扔了鞋、誰又和誰不滿結果撕了逼——就能看出,沒誕生出炸裂式的演技,卻忘本逐末地生出一群大型戲精現場。
滿滿的都是作秀、噱頭和炒作,「演員」二字在這里反而顯得不合時宜。
像是第一集,鄭爽忽閃著大眼睛上臺裝可愛的時候,我想章子怡那時候這么演這輩子也出不了名。
章子怡和劉燁在節目里因為鄭爽演技吵起來的事兒,也熱鬧了很多天了。
事情的緣由很簡單——
在這檔號稱是讓老戲骨教年輕演員做人的真人秀《演員的誕生》里,爽妹子先是上演了一段毀滅式撅嘴、瞪眼、撥劉海的《我的父親母親》。
接著劉燁要求他們來一段即興表演,任嘉倫演個渣男,鄭爽演生氣的女朋友。
可鄭爽說了不到三句話,就笑場了。然后就持續笑場,一直笑到最后。
明顯看出來,從鄭爽笑出聲的那一刻,章子怡的臉就已經黑了。
接著,主持人問劉燁:劉燁老師對這段即興表演還滿意嗎?
或許是「抱著那么多人,別讓小姑娘下不來臺」的原則,劉燁順勢回答了一句:滿意。
可章子怡卻不樂意了,皺起眉毛,怒極卻隱忍著對劉燁說:
鄭爽一直在笑場,你滿意什么?
在場嘉賓可能也沒想到,節目播出第一期章子怡就敢這么動真格。
氣氛僵持了一會兒,面對劉燁「你就是對鄭爽要求太嚴苛」的質疑,心直口快的章子怡依舊絲毫不退讓——
你懂不懂戲???這些東西我們上學的時候就做過訓練。
吵到劉燁把鞋脫了拍在桌上,章子怡把鞋直接扔了出去,嚇得女主角鄭爽又一次把眼睛瞪得像銅鈴。
直到宋丹丹遞梯子的一句「鄭爽,你看,她就敢生氣」,氣氛才得到緩解。章子怡和劉燁就勢圓場,宣布剛才是表演了一場「殿堂級的吵架」。
事后,網絡上對章子怡是不是真生氣的話題爭論不休。
但這顯然不是問題的重點,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一屋子人精對后輩職業精神看破不說破的態度,是假褒還是真貶。
章子怡的批評有道理嗎?換位思考一下就有答案。
在任何一份工作里,一個業務能力優秀的人,看到一個業務不行還在那兒嘻嘻哈哈,怎么會不生氣。
更何況,即興表演是任何一個表演系學生的必修課。當年16歲就被中戲、北影、上戲同時錄取的鄭爽,不可能不知道笑場是多么嚴重的錯誤。
也不怪網友要求高,從出道作品《一起去看流星雨》開始,鄭爽的演技就呈現原地踏步、偶爾還向下禿嚕之勢。
楚雨蕁式瞪眼和貝微微式咬嘴唇,幾乎伴隨了爽妹子的8年逐夢演藝圈之路。
連一向最會捧殺年輕演員的于正,絞盡腦汁也只能擠出一句夸贊——
她把角色無限拉進自身的感覺,換句直白點兒的話……
演什么都是那個楚雨蕁。
在第三集重拍《我的父親母親》的時候,跟歐陽娜娜搭戲的是這部電影原版演員,鄭昊。
曾經跟自己搭檔的女演員坐臺下當評委,鄭昊在臺上跟一個新人在表演舞臺劇。
還被人說成戲霸,說他用力過猛,突然我就覺得鄭昊就不該來。
在《演員的誕生》這部瞎搞的綜藝里,總覺得演員臺上臺下的演,都讓人覺得太作。
前不久于正又出來作妖,很隱晦的指責在這個綜藝上,有個女演員態度不好,還臺下比中指。
然后還有人留言說:
于老師也很客氣的回,他也不知道黃璐是誰。那他還好意思在電影圈混,在編劇界混嗎?
今天我就想跟你說說,黃璐是誰。
大學沒畢業就上戛納
我至今記得那天看完《盲山》的心情,憤怒,不安,驚恐,一應俱全。
封面上的那雙絕望無神的眼睛主人,就是黃璐。
那時拍這出這部電影的黃璐,大學還沒有畢業,她卻能把一個被拐賣的女孩,一系列的心理歷程演得入木三分。
這就是黃璐,也就在2007年,她就隨著這部電影走上了戛納電影節的紅毯,只不過她拍的并不是大紅大紫的商業片而已。
她在中國電影界里,分量比那些只會抄襲的編劇重要多了,在拍《盲山》的時候,黃璐也就住在農村里,上廁所就在豬圈里,刷牙的時候還能看星星。
在她一次演講中提到,當時就住在農村,一個禮拜下山一次,有一天晚上走路還掉溝里去了,眼框被劃了一道口子,而這道傷在下一場挨打的戲里,就這么陰差陽錯的給用上了。
她說,拍完《盲山》后,在遇到什么辛苦的戲,都不覺得苦了。
黃璐是典型的“墻內開花,墻外香”的演員。
作為目前唯一一位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的80后華人女演員,東京、釜山、溫哥華、洛迦諾還有鹿特丹各大知名國際電影節,都有她的身影。
不僅競逐獎項,更做評委。
《演員的誕生》一錄完,她就又飛往洛杉磯當評委了。與其他明星相比,她好像活在另一個世界里,灑脫自在。
幾乎是在全世界跑著拍電影。
在迪拜拍《墜落》,在法國拍攝泰國片《Sway》,在新加坡拍《一只黃鳥》,在臺灣拍《云的模樣》,在英國拍《中國姑娘》。
而她的片子往往過于文藝和小眾,在國內反而沒有什么知名度。
況且她已經是功勛在身的文藝片女皇,又何必“誕生”?
說到這里且打住,畢竟這種只求綜藝效果的節目,用剪輯博眼球,實在令人心寒。
唯一能說的,只有這句:道不同不相為謀。
說真的,觀眾對《演員的誕生》這檔綜藝的期待,并不是真的想看演員是如何從菜鳥中誕生的,更想看的明明是《演員的對決》。
好在,繼翟天臨VS余少群的飆戲之后,上期又有一場旗鼓相當的對手戲——舒暢和辛芷蕾兩位演員,貢獻了一段“侍女翻身、妃子被貶”的反轉戲碼。
舒暢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老”戲骨了,出道多年、經驗豐富,是青年演員里能讓人放心的那一種。
辛芷蕾的知名度不高,但看過《繡春刀2》的觀眾一定記得那個手起刀落、氣質冷峻的丁師父。
贏了這場對決的舒暢,表現可圈可點。
沒能贏的辛芷蕾,表現也同樣吸睛。她的表演中爆發的演技、表演的節奏感同樣讓人感到驚艷。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辛芷蕾在比拼塵埃落定后,那股對自己的表現很自信,不服輸的勁兒——
她說,沒有預設過自己會輸,也不覺得對手有“特別好”。
確實,兩人的表現到了這個份兒上,誰優誰劣已經不是“陳道明碾壓吳亦凡”這種級別的客觀問題了,去評價她們的演技,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因此辛芷蕾這句話也并不會被嘲成空說大話,自會有被她征服了的觀眾默默認同。
沒過多久,就有網友扒出,辛芷蕾的這種自信氣場也不是第一次展露了。
在今年接受《男人裝》采訪時(那時她還沒有因為《繡春刀2》出彩),辛芷蕾就直言:自己特別想紅。
因為在現在的生態里,只有火了才能有機會去演好劇本,不然什么都是白搭。
而她也覺得自己有資格火——她曾經不服氣于為什么某些人火了,而自己明明有實力卻默默無聞,和那些好劇本失之交臂。
老娘這么優秀,憑什么被那些不中用的壓著?該紅的是我!←大概是這種感覺。
那么,她配得上自己的這股傲氣嗎?
《繡春刀》系列的導演路陽在知乎上這樣評價過她:辛芷蕾“是個有天分的好演員,體驗派表演的年輕高手”。
在《繡春刀2》里,她臺詞不多,卻憑借細膩的眼神戲和獨特的氣質,成功加入繡春刀系列出彩配角豪華午餐。
電影結尾處,她更是和張譯聯手奉獻了這部戲里最好的一場感情戲。百轉千腸,欲說還休,感情的極度濃烈和極度克制,在兩個人四兩撥千斤的表演中打動了觀眾。
在之前,她在和秦昊合作的文藝片《長江圖》里,呈現了女主角——被實體化的長江的意象——時而風塵嫵媚、時而高冷清純的復雜人格。
拍戲的過程也異常艱苦。像野人一樣快速爬幾乎90度的山,手上扎滿了刺;在雪天的江邊,赤腳淌水、腳被石子劃破,一遍遍從冰冷的江水中鉆出,還被導演要求控制住不能發抖、嘴唇不能發紫。
所以從已知經驗來看,論實力,論潛力,論敬業,辛芷蕾是可以有點自己勝過其他草包的信心。
畢竟比她演技差了十條街,卻比她火一百條街,片酬估計甩她一千條街的“演員”,比比皆是。
而她大方肯定自己的這份自信,就像是玫瑰上的刺,一點點驕傲卻無損于花瓣的美艷,反而讓她顯得更加獨特。
除了辛芷蕾,對自己的業務水平自信滿滿的演員,這兩年倒也不少見。
比如同一檔節目里,上一期被鄭爽那組蓋過了風頭的余少群。
在和翟天臨的比拼前,他就很直率地說,覺得自己的勝算更大。
雖然他最后也以很小的差距輸掉了,觀眾卻不會因為他之前的話而恥笑他自不量力,反而會替他惋惜,覺得“他也不是不可以贏”。
因為在有多年戲曲功底的余少群的演繹中,一個窮途末路的大奸臣魏忠賢被他演活了。
在舞臺上的余少群,渾身都是對表演的專注。連章子怡都不斷感慨,沒想到余少群的潛力被挖掘得這么徹底、進步如此之大。
而余少群當年打動陳凱歌、獲得出演少年梅蘭芳的機會,也和他自信的一句保證分不開:
他斬釘截鐵地對陳凱歌說,“導演你選我吧,就不會錯”。
果然,余少群沒有讓陳凱歌失望,一舉奪得了那年的金馬獎最佳新人。
差不多十年過去了,余少群依然保有這份自信。舞臺上他自信于自己的表演,舞臺下他保有一份專注做演員的傲氣,極不情愿參加那些迎合市場、但不適合他的綜藝。
可能他名氣不夠、資源有限、前途未卜,但有了這份云淡風輕的自信,更讓人欣賞他踏實進步的態度。
那場比拼里和余少群飆戲的翟天臨,也是個出了名的自信青年。
相比之下,翟天臨的自信更像是有志后生掩蓋不了的精氣神,看了他自信滿滿的樣子,旁觀者輕易地就能感受到他對自己應當獲得的價值的渴望,和他對事業的投入與野心。
在一個有章子怡、劉燁、宋丹丹坐鎮的比賽里,翟天臨敢標榜自己是出了名的“戲癡”,坦言自己絕不愿意接受表演上的失敗。
表演結束后,章子怡點評時隨口說了一句“翟天臨,雖然我不認識你”,翟天臨立刻大膽接話:“胡說,咱倆合作過。”
雖然章子怡不記得之前在《太平輪》里有過一點對手戲的十八番配角,但翟天臨說,希望章子怡這次能記住自己。
如果翟天臨空有嘴炮、而無實力,必然會招來責難:你誰啊?憑什么讓章子怡記住你?
可是翟天臨憑本事做到了。他用極具張力的演技,讓章子怡連連贊嘆。
而翟天臨的野心,大概也不滿足于僅僅讓一位前輩記住自己。
這股傲氣,也是自信滿滿地想要大家記住他這個演員吧。
但對于一個有實力的演員來說,這并不難——
每個看過《白鹿原》的觀眾,都記住了虛偽、懦弱又陰毒的白孝文;每個看過《軍師聯盟》的觀眾,都記住了自負、狂妄又執拗到扭曲的楊修。
雖然晚輩后生的強烈自信可能容易顯得傲慢,可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業務能力,就是他最好的底氣。
當然,一部作品的好壞,不能全怪演員。從宋丹丹老師對劇本的質疑:
太戲了,情節一點都不合理,這怎么演。
到劉燁對臺詞的不解:
想表達高深的喜劇概念,但處處又都是用網絡流行語攢起來的惡俗臺詞。
這么多爛片,導演和編劇都有責任。
或許正因如此,當章子怡說出「做演員要有信念感」時,眼神中除了執拗,還有孤獨。
現在的好多電影似乎沒有要求了,所以對導演沒有要求,對演員就更沒有要求了。
任何一個稍微有名氣的人都能去演電影,電影仿佛不再神圣,相比我小時候的那種敬畏心,差距太大了。
電影這個行當,好像已經和她經歷過的不一樣了。
當年的章子怡更不會知道,自己真人秀上對小花的一番批評,顯得多么「不合時宜」。
畢竟在她的年代,對新人的態度和現在不一樣:
那時都是打壓居多,非得等你最后功成名就熬出頭,大家回頭再看的時候才會認可一路以來所取得的成績。
這也是章子怡的成名路徑。
而如今的年輕演員不一樣了。
從他們,到他們的擁護者,太熟悉「從批評中找優點」的操作流程。
就比如章子怡看到鄭爽重現自己出道作品《我的父親母親》時的,那句觸景生情——
坦白講,如果19歲的章子怡站在這個舞臺上,我一定不如她。
可在通稿中,就變成了:鄭爽已經挑戰成功了,因為章子怡說鄭爽比自己演得好。
寫通稿的人可能忘了一件事兒——
章子怡口中的這個「她」,指的是今年26歲,已經演了8年戲的鄭爽。
是那個只會瞪眼。
嘟臉。
咬嘴唇的鄭爽。
而26歲的章子怡,早就用《藝伎回憶錄》名揚好萊塢,還憑借《2046》拿了香港金像獎。
說實在的,在這段所謂的「吵架」里,章子怡劉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影帝影后一個假假真真一個真真假假,借老戲骨的坡順勢下驢給流量小花的笑場圓場順便教做人,展示了演技又不得罪人的就把問題全點了出來。
觀眾都看懂了其中的褒貶之意,當事人卻遲遲不懂。
或許說根本不想懂。
畢竟一句——比劉德華更拼——就足夠讓某位女明星自夸一年,得出「順利的話,早應該把所有獎項拿一遍的自信」。
在這種批評也能說成夸獎,受前輩夸獎一句就通告滿天飛、以為自己真超越經典飛向國際的粉絲語態里,異見就算誠懇也顯得沒有意義。
因為他們早就捂住了耳朵。
相比之下,整個節目里資歷最深的宋丹丹老師,卻把參加節目當做和孩子們研究演技的過程。
我做演員37年,還是積聚了一些,本人以為在扮演方面的經歷。我十分開心坐在這里,和年輕的孩子們一同研究演技,我覺得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和年輕演員搭檔,沒看出一丁點倚老賣老的架勢,自謙道——
歷來沒有以為本人是一個殿堂級的演員,我一直覺得自己還不到廟宇。
對待事業的態度,高下立現。
其實比起章子怡的年代,經過了華語電影的低谷期、國產電視劇的混亂期,觀眾對演員的態度已經寬容很多了。
對于這些想給自己安上「演員」頭銜的年輕人,我們不指望他們像黃璐一樣不慕名利,不奢求像翟天臨一樣甩開同齡演員一大截,影壇可能也出不了第二個有靈性有運氣又拼命的章子怡。
至少有個不能退讓的底線——
批評,不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在熱搜上掛幾天就過去了。
從前輩的逆耳忠言里總結經驗,喚醒敬畏之心才是最終目的。
否則,演員可能永遠不會誕生了。
重要的事說三遍:不是原創不是原創不是原創?。。?/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