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2的學習首先是一個對自己好奇、找自己的過程,也讓我們對人的性格的復雜性,有了深刻的體驗。感覺到自己非黑即白的思維,又弱了一點,警醒自己要做到:
一謙虛,好奇
不要在信息不足、不考慮背后出發點、忽略動態變化等情況下,給對方貼標簽,這樣很容易造成誤讀,影響溝通交往,帶來情感傷害。學了九型尤其需要謹慎運用。
二換位思考
有意識地提升自己換眼鏡的能力,能夠用其他性格的思維和眼光看問題,這會改變你看待對方、看待事情的方式。個人認為這也是提升包容度的前提。
腹中心的我,決定多用用腦,以免誤用九型。暫時整理了如下筆記,還需不斷總結修正,同時決定克服自己的羞愧,公開給更多小伙伴。
也許從下面的整理方式,大家就可以猜測出我的類型。
我希望展示各型之間的關聯性,彩色色塊表示這2個類型會在受壓及自在狀態下相互轉化,轉化后與原型仍有差別。例如1號在受壓下成為4號,變得情緒化,強化自責,有受害者心態,但1號仍會懂得克制。
同時我記下1和4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方便理解和記憶。1與4做事都有章法,有條理;1號受壓時擔心別人看不到自己的付出,4號擔心自己不特別。
除了文字,我也按心腦腹中心,將同中心的三型畫了圖,展示全面的關聯、轉化關系,轉化后狀態。
對我個人來說,用這樣的方式總結可以降低我對復雜事物的焦慮。
分享完腦的東西,分享下心的體會。
在學習教練技術之前,我認為我偏2號或6號。多次探究自己的價值觀,以及推敲背后的why之后,我更疑似1號。
1號傾向于壓抑情緒,不進行情緒處理。在課程尾聲的教練練習中,我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獲,讓我在接納自己的道路上又向前跨了一步。
聽到珠碧分享不被對方信任、吳呈組強加觀點給對方卻后知后覺,我看到了鮮活的不同性格類型對相同挫敗的不同情緒反應和處理方式。
我們這組的教練也效果不好,源于對方的主題比較大,我負責C卻沒有找到主題的重點在哪,導致后面兩位伙伴的對話也進展不大,我敏銳地知道自己做得很不足。
在反饋環節,大家都貢獻了對我的建議。當我發現他們不斷地在說,而且幾乎每一位對我都是負面反饋,一點做得好的都沒有,我開始感到憤怒,更多的是自我否定。我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似乎M1和這3天都白學了。 我開頭沒開好,直接拖累后面伙伴,也有負罪感。
但是表面上,我挺平靜。
理智上我都認可大家說的內容,也感謝大家給我多角度的反饋,大家反饋越多,我的收獲越大。我也明白對于初學者,這些不足都挺正常。
但我還是掉入自己慣有的‘大家對事不對人,我卻解讀是針對我這個人’的模式,我很想說,我都知道了,我會去反思,不要再戳我了。我只想直接回家,然后可能未來幾天都情緒低落,對自己的能力定位也會下降。
但我很不甘心,我不愿意去打壓我波濤洶涌的情緒,不想帶著這樣的狀態結束課程。雖然教練們都忙著,我還是找了一個有空的教練,講了這個情況,直面了我的情緒,哭了一場。這對1號性格的人來說,是不容易的,挺為自己感到高興的,感覺正在upgrade的路上走著。教練技術的學習帶給了我面對自己、接納自己的能力,感恩PCP。
我也意識到我們組大多是腦中心的人,或腦力挺強/高冷的同伴,大家客觀講事實,本是正常的事。如果他們不說不足,1號的我反而會認為他們不負責任,不給對方照鏡子,呵呵。
用腦很少的我,感恩跟他們同組。 多用點腦可以讓我更自信。
學習PCP的過程中,感覺自己越來越憤怒,也許是原始的我開始顯現。
大多數情況,我都是對兩個兒子發火,半秒鐘即爆發。
三個月目標之一,就有控制憤怒,我做了個表格,統計發火的背后原因及次數,希望自己能快一些進步,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愿在修煉的路上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