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三,老年大學有葫蘆絲課。
原來早晨八點半的課,從上周開始改到了十點。十點上課早起也沒啥事,提早出門帶了羽毛球拍去體育館,和那人約了先打球,再去上課。
九點剛過,起風了。露天羽毛球是打不了,館里刷卡又覺得有點不合算。只好停下打球,那人去找人打籃球,我在旁邊的健身器材活動。不一會兒風更大了,下起了土,沙塵暴來了。
我急忙跑進老年大學,坐在教室外等待上課。
說到這學期的葫蘆絲課 ,真是一言難盡。
老年大學規定每個班一周兩次課,一次一個半小時。葫蘆絲老師就向學校說他家離的遠,和學員商量了,兩節課合在一起上,一次上三個小時。合在一起后,他又以學員基礎有差異為理由,將班分成兩個班,每個班一個半小時。
實際情況是八點半的課,他從來就沒有正點到過 ,完全稱得上習慣性遲到。每節課來上課,也是先推銷他店鋪里的產品,真正上課時,一般都是九點過了,一個半小時的課,又被他以這種方式,上成了一個小時不到。另外十點的課也是,他上完第一個班,中間要休息,再加上有的學員拖拖拉拉來的遲一點,基本開課也就快十點半了,上課后也是先講他小鋪里的產品,然后才上課,十一點半不到就下課了,上課時間根本不會超過一個小時。
這種狀況上學期堅持了一個學期,這學期開課后,幾乎有一半的人不來上課了。
看人不多,老師又把兩個班合了起來。上課時間還是一個小時不到,其余一半時間,他又開始宣傳他的電吹管班了。每節課主要任務就是推銷電吹管,以及小鋪里的其余東西。
尤其夸張的是,他連那些內容他上過了,那些內容沒上,每個班上課的內容到哪里了,自己根本心里沒底,來了就讓學員自己練習 ,學過沒學過的根本分不清楚。
這個老師,也是刷新了我對老師的所有看法。果然有人說老年大學根本就不能叫“大學”,充其量算個俱樂部什么的。就算如此,老師也算不上一個負責任的俱樂部負責人。真是不配為人師表。
以前受“一字之師”之類的教育,我總認為,每個人其實都是可以稱作老師的,因為沒有人是沒有長處的。但見識了這個老師后,我忽然不這么想了。
世間還真有人對不起“老師”這個稱謂。
課已經報了,本著不能浪費錢的原則,只能硬著頭皮,跟著玩一學期了。要說學東西嗎?想都不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