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個問禪的故事很有趣,是關于放下執念的。
? ? ? ? 一天,一個苦者去禪師那里問禪。說,禪師啊,我一直放不下一些人和一些事。禪師不語,開始為他倒熱茶。一直倒一直倒,眼看就要溢出來了,禪師依然沒有要停的意思。苦者急了,說禪師您別倒了,水都要溢出來了。禪師不理他,繼續倒。那人終于忍不住燙,快速把杯子放下。
? ? ? ? 生活中,很多人都像這位苦者一樣,不愿意放下心中的執念。我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考不上我的人生就沒有意義;我一定要在30歲前結婚,否則就會變成人們眼中的剩女;我一定要找個1米8的男朋友,為后代的身高做好保障;我一定要各方面都優秀,如果在哪方面失敗了,我自己都會看不起自己……
? ? ? ? 抱著一種觀念不放,就是執念的主要表現。
01
? ? ? ? 執念,指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簡單講,執念就是那些偏執的念頭或想法。
? ? ? ? 執念為人生設限,在人的內心壘起思維的墻,讓人看不到其他可能性。
? ? ? ? 我還是個學生的時候,對學習這件事,就有不少錯誤的認識。我一直覺得自己在數學方面沒有天賦,是個數學學渣,就干脆放棄了對數學的鉆研,數學果然成績不好。
? ? ? ? 后來輔導孩子數學,跟著她一起學,發現自己也不是全然沒有數學細胞,慢慢琢磨后都能做出來。可見,學不好數學只是我的一種執念而已,這種觀念限制了我在數學上可能的進步。
? ? ? ? 在職讀書時,發現自己依然有一些執念。比如無論如何都不能熬夜學習,會損害健康。看不了純英文資料、周末學習效率會不高,地鐵上太嘈雜不適合讀書等等,后來發現這些都只是自己心中的執念,只要你想做,這些都能夠克服。
? ? ? ?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做不到的事情,都是自我設限,是自我逃避的理由。
02
? ? ? ? 有執念的人常常心生煩惱。尤其是在生活中有關人際關系的執念。
? ? ? ? 人常在關系中受苦,關系是很多痛苦的源頭。
? ? ? ? 以前,我對待所有朋友都一樣真誠,和他們毫無保留地分享我的喜和樂。當我遭遇一個我自認為不錯的朋友的背叛后,感到萬分震驚。很久都緩不過來。我執拗地認為,付出真心必然會收獲真心。不能理解為什么會這樣。這是我在友誼中的執念。
? ? ? ? 職場中,我一直以為可以把領導和同事當做朋友一樣,坦誠以待,探討工作中的不足,在團隊中取長補短,為了改進共同的工作目標一起努力。后來發現這是我的一廂情愿,這是我在職場中的執念。
? ? ? 我曾一度以為浪漫的愛是婚姻中是必須的,所以一旦感受到愛的濃度不夠就對婚姻很失望,對另一半十分不滿,對照理想中的愛情,會發現現實中的生活簡直難以忍受。這是我在婚姻中的執念。
? ? ? ? 親子關系中,我覺得要對孩子的一切負責,焦慮她的未來,每天都如履薄冰,感覺教育的壓力很大。對父母,我覺得必須讓他們滿意和開心,他們孤獨寂寞,不能時時陪著他們,我心生愧疚,感到沒有盡到為人子女的孝道。
? ? ? ? 總之,我困在自己設想的種種執念里,常常覺得困惑和煩惱。
03
? ? ? ? 執念從何而來?
? ? ? ? 佛教中有我執的概念,認為執念是與生俱來的。
? ? ? ? 我們觀察那些小孩子就會發現,小小的人兒就已經有很多執念。一個小孩執著于要完整的餅干,結果餅干掉在地上摔碎了,因此大哭不止。認識的一個4歲小姑娘,平時媽媽把她收拾得很干凈,導致衣服上一有點褶皺臟點她就無法接受,即使在外面也要立馬換掉,特別執拗。
? ? ? ? 我有個朋友,她女兒珠珠在小學時有段時間因為友誼的問題愁眉不展。珠珠宿舍的兩個同學都是她的好朋友,但是有一陣那兩人關系更好,每次都會把她晾在一邊。她回家跟她媽媽哭訴,媽媽想讓她不要那么難過,就勸她說,你可以和其他人試著交朋友啊,或者你主動一點,參與到她們的活動中。可是這一勸孩子哭得更兇了,我做不到,我就要和她們做朋友,但她們玩得時候我根本參與不進去。瞧這執念啊!
? ? ? ? 人在小時候都是自我中心的,以為世界就該圍著我轉。萬物皆備于我。只要不如我的意,就是世界不對。
? ? ? ? 長大成人的過程中,自己的經歷、傷痛和別人告訴你的或真或假的信息都會變成人執念的來源。
? ? ? ? 有個朋友她因為長智齒的時候牙齒沒處理好,后來做了手術裝了一幅假牙,所以對牙齒看重到了過分的程度。另一個朋友去某個地方時遇到了繞路的司機就說這個地方的司機沒好人等等。所以執念也和人有限的經歷、狹隘的認知和自身適應的靈活度不夠有關。
04
? ? ? ?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放下執念的過程,就如同開篇中的苦者,感覺到痛了,就會放下執念。只有破除執念,人才能成長。
? ? ? ? 孔子曾有對執念經典論述,他說人應“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 “毋固”說得就是破除執念,意思是“不拘泥固執”。“毋固”和另外三個“毋”其實關系很大,“毋意”指不要憑空猜測,“毋必”指不要主觀武斷,“毋我”指做人不能過于自大,要懂得謙虛。
? ? ? ? 要做到不拘泥不固執,一種重要的方法是多經歷。人經歷的少就會有一些妄念,就會憑空猜測。一般見多識廣的人會更有判斷力,能看到世界的各種可能性。
? ? ? ? 我在上海讀書的時候,有一次去餐廳打飯,對阿姨說,我要這個長山藥,阿姨抬頭不屑地說,“什么長山藥,這就是山藥!”我被無辜搶白了一頓。其實,在北方,我們稱土豆為山藥,那種類似鐵棍山藥的叫長山藥。可阿姨不認可其他可能性,故表現出鄙夷的態度。鄙夷別人,可能是因為自己有某種執念。
? ? ? ?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講到放下對自己的執念,需要做到 三點:自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
? ? ? ? 我以為,要想破除執念,需認識三種關系。與世界的關系,與他人的關系,與自己的關系。
? ? ? ? 不管是哪種關系,主要的關鍵詞就是接納。
? ? ? ? 接納世界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世界不是以我為中心的,有很多我們控制不了的事情,我們只需享受其中美好的部分,理解自己不喜歡的部分,接受它的存在。
? ? ? ? 接納、尊重他人和我的不同、和我們有沖突的需求,信任他們可以為自己負責,他人有不同于我的觀點,也有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權利。
? ? ? ? 接納自己的不足和在有些事情上的無能為力,明白自己有無法克服的缺陷,不可能事事都都如愿和完美。明白有時候即使我們很努力,結果也不一定盡如人意。
? ? ? ? 人到中年,發現自己一路走來,放下了內心的很多執念。原來看不慣的人,不能容忍的事,現在都能以平常心對待。對自己也不像以前那么苛刻,做事也不一定非要怎樣怎樣,變得佛了很多。
? ? ? ? 對待朋友,彼此看緣份的深淺,根據關系的親疏,可以和他人結成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朋友關系,享受各種類型的友誼。
? ? ? ? 夫妻之間,愛甚至都不是必須的,愛的形式也不必須是浪漫的,也可以是平淡的。允許別人以自己的方式做ta自己。能接受夫妻就是一個責任互助小組,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
? ? ? ? 對待孩子,我能做的就是力所能及地幫助她,其他的成長就交給她自己。對待父母,盡孝心,但不把所有他們的不開心當成自己該負的責任,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引導他們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 ? ? ? 放下執念的同時,依然保持著對某些事情的執著。它們本質上不同,前者是堅持錯誤的事物,不能超脫。后者是堅持正確的事物,一往無前。
? ? ? ? 愿你我都能放下執念,不忘執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