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正是因為蕭紅的這本《呼蘭河傳》才會被世人熟知吧。
呼蘭河就在學校的附近,去過幾次。一個小縣城,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呼蘭像所有的小鎮一樣,還保留著東北農村特有的風土人情。我沒有特意的去找尋書中的情景。有些東西,不必要還原到現實中去,憑自己的想象豈不是更好。
書中描繪了許多卑瑣而又平凡的實際生活。東家長,西家短的事情在作者的筆下生動的還原出來。小城的精神“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報廟會;令人心碎的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辛生活。
這些是作者兒時的記憶,隨著歷史和時間的沉淀,有了一種更為澄澈的感覺。記憶中帶著蕭索,也有十足的溫情。如果你有這些相同的生活,就會在書中找到那些過去的影子,產生共鳴;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農村生活經歷,那你也可以看一看,感受一下那時人們的生活。
壹
她的童年時光應該是快樂的。后花園是她快樂的源泉,祖父在她的童年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這種陪伴彌足珍貴。
那時的人們沒有現在的娛樂設備,活的很簡單,快樂。而現代人在生活中總有一種精神上的缺失感,這和封閉在城市中的童年也許有一定的關系吧。
還好,我的童年沒有缺失。小時候,上完學,背著小書包就向河邊奔去。確切的說是一條小水溝,繞過姥姥家的門前。時不時的可以在水中撈出蝸牛和小魚,經常拿著小瓶子裝上幾只小蝌蚪。小孩忘性大,最后不知道那些小蝌蚪有沒有變成小青蛙。也會在傍晚的余暉中,舉著掃帚滿大街的追著蜻蜓,傻里傻氣的跑過一整個童年。
貳
胡家有一個小團圓媳婦,是童養媳。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卻不得不經受各種辱罵和毆打。這都是沒來由的。在當時的家里來說,這是很正常的,無聊而繁復的生活,總是要有一個消遣的對象。小女孩被他們折磨的病倒,老胡家開始用各種方法給她治病。農村治病最有效的就是跳大神,別的都不好使。
這種來自農村的古老習俗,讓你不得不信,有一種不可言說的神奇之處。記得小時每次生病或者受了驚嚇的時候,我的家人也總是用這種簡單的方法先給我用一下,然后再吃藥。想想,那時的人們對這種非自然的力量還是充滿了敬畏和崇拜。這樣其實也挺好,人,總要有些敬畏之心。
老胡家聽了跳大神的人的話,決定給小團圓媳婦用開水洗澡。洗澡時,很多人來看熱鬧,只見她被滾燙的水燙了三次,幾天后終于死去了。周圍的那些看客。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他們就在旁邊看著,看一個少女被剝光了衣服,被開水燙,還要七嘴八舌地進行議論,仿佛他們都是救世主。當她死了的時候,一片唏噓,甚至有心慈的人,竟然留下眼淚。
這些看客由來已久,出現在各種場合,就像是魯迅先生說的“吃人”,滿篇讓人看的毛骨悚然,脊背發涼。
叁
馮歪嘴子也是書中著重描寫的一個人物,他和隔壁老王家的女兒結合。然而,他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鄰人們的羨慕和嫉妒。這群看客又出現了,他們造謠生事、冷嘲熱諷。過了兩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個孩子后因難產死去,馮歪嘴子常常含著眼淚,但他看到大兒子已會拉驢飲水,小兒子也會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絕望。在兒子身上,他看到了活著的希望。
人活著,就比什么都強。一輩輩的人類繁衍到現在,總歸得經歷一些風風雨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的走。自古以來就是這樣。風霜雨雪,有些人承受不住,就被自然帶走。而剩下來的,還有新出生的,就風霜雨雪,仍然在人間被吹打著。苦難的生活中也有幸福的花苞開放。不用去管旁人的眼光,過好自己記得生活便是了。
肆
去過呼蘭河,看過那里的小鎮。那一天的霞光剛剛好,照在河邊的小船上,照在河岸上。夕陽籠罩在每一個人的身上,有傍晚吃完飯散步的一家人,有坐在長椅上的老夫妻,也有年輕的情侶纏纏綿綿。人們的生活不再有書中的那些苦難,平淡的生活中透漏著幸福。小鎮雖小,足矣。
只不過當時我是和誰去的呢?
忘了。
記不起來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