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就是商務的命脈。
一個優秀的商務會成為人脈的洼地,周圍的人會主動聚集過來,并形成個人品牌的高地。
商君剛到深圳的時候,第一份工作做的其實是商務兼銷售的活兒,后來才拎起了電腦開始碼字。那時認識了一位志趣相投的朋友,平時都叫他大江(不是那個大疆)。
其實他跟我同年,但第一次見面,我想都沒想來了一句“江哥”,并不是因為他長得著急,而是那種“成熟男人”的氣場促使我這么說,這導致場面一度很尷尬。
后來的日子里,因為業務上正好有聯系,我們逐漸熟絡了起來,慢慢的我也發現,這個人有意思的很。
看履歷,大江沒法再普通了,普通的高中,普通的大學,普通的畢業找工作,喜歡跟三五好友喝酒聊天,也要擠時間陪女朋友逛街看電影。
但在這普通面前,我就是忍不住想跟他成為好朋友。了解更多之后才發現,不止我這么想,他身邊的人都這么想,圈子里的人都特別看好他。而且我還發現,他不僅人緣好,業績也非常好,雖然頂著人人都有的商務總監的頭銜,但他其實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是個實打實的CBO。
一個問題油然而生,來深圳打拼不過幾年,卻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人氣,大家看重他的到底是什么?
帶著這樣的疑問,商君與大江約了一次下午茶專門聊這事兒,這次談話過后,我發現,他說話風趣但個性沉穩,對人脈積累有著深刻的見識和理解,正是這種春風細雨般的人際交往能力讓他立足。而這些有關人脈的見解,我想值得寫下來給大家看。
再說一遍,這不是雞湯,這是實戰技巧。
▍不如成為交際花
根據辭典里的說法,人脈的解釋為“經由人際關系而形成的人際脈絡”。除了我認識某人,也包括我們之間有良性的互動。
因此有這么一個觀點深得人心:所謂人脈,也可以叫“人賣”,實際上體現了你自身的價值,對有些人來說,就算你認識他,你自身沒有可交換的資源,也沒用。繼而就有人說"與其花時間在拓展人脈上,不如多提升自己,自然會有人來找你。”
既然如此,還有必要主動擴展人脈嗎?大江的答案清晰明了: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
前半部分說的沒錯,人脈的核心是來往,首先你要成為別人的人脈才好獲得人脈,實際上也是種價值交換,所以要不斷提高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但是停留在讓自己變得很優秀這一步就有些矯枉過正了,這個時代優秀的人才太多了,機會往往轉瞬即逝,是金子就能發光這樣的想法會讓你錯過最佳時機,年輕人還是要主動出擊的好。
對于所有人來說,人脈都是生活在人類社會的一個元素;對從事創業、商務、銷售、市場這類工作的人來說,人脈更是可貴的資源。你必須承認,你需要人脈。享受成為一個交際花吧,這將是你的優勢。
▍尋找人脈
那么如何讓自己成為交際花?“從0到1”的積累起人脈?除了靠情商,有其他方法嗎?
大江跟我說了一些傳說中的干貨,大體可以劃分為尋找和培養兩個部分。
先來說一下找人脈的方法:
一、混熟圈子
免費的、付費的都可以,比如山脈圈、邏輯思維、吳曉波城市分會,這些圈子本身就有自己的行業或興趣標簽,為你做了篩選,加入圈子后實際是在跟相同頻道的人交流,更容易達成共鳴。
但加入是第一步,之后要表現活躍讓別人記住自己,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要學會表達自己,讓別人了解你的工作、感受到你的長處。
二、參加活動
與職業強相關的,可以是正式的峰會、展會,也可以是行業內社交活動、學習班。
與職業弱相關的,可以是其他行業的圈子,也可以是某個人的圈子。
三、上級引薦
這一條特別適合初入職場的人。
四. 利用好工具
商務會有很多合作平臺可以發布信息,相對的產品、運營、技術也都有自己的論壇、網站可以發布觀點。這些平臺也可以成為社交的場所(比如商理事)。
五.自己做社群
優點是可迅速擴大社交面,短時間接觸到更多的人,并建立起自己的聲望。
以上幾條,有線上的,也有線下的,說起來簡單,做到極致難。
▍讓人脈活起來
認識一個人只是第一步,距離變成自己的人脈,還有商務總監到CXO的路那么長。那么,接下來就是讓人脈真正的有“往來”的效果。
一、花時間維護
分為輸出和輸入兩個方面。
①“輸出”講的是建立自己的品牌:讓身邊的人知道自己擅長什么,并嘗試去幫助身邊的朋友,甚至主動給大家創造交流的機會。
②“輸入”講的是給別人“添麻煩”:人脈都是麻煩出來的,他這次幫了你,下次幫你的可能性就很大。不過要把握度,這種麻煩是不會給對方造成煩惱的類型。
二、用心去交朋友
無論做什么事,都怕用心。用心交朋友不是說處心積慮的討好對方,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 比如記住她的名字、樣貌、生日、愛好,就像你對待朋友那樣。
三、人脈的自我擴展
積極地給大家創造對接合作的機會,再加上自身良好的口碑, 你就可以通過目前的人脈去接觸更多的人。
因此,你會發現,一個優秀的商務BD最后會成為資源的中心,這時,作為圈子的超級鏈接者,他的存在就是價值本身。
完成這些,作為商務的個人品牌已經越來越好了。
▍人脈也有強弱關系之分
在人脈的話題里,我們經常會看到“有效”和“無效”的說法,甚至很多廣告直接打出了有效人脈的旗號。
意外的是,面對形形色色的人際來往,大江并不贊同有效人脈和無效人脈的劃分,他覺得,在繁雜的人脈關系面前,更需要保持平常心,真心對待每一個人。
他認為不如按照“強弱關系”來分。
一、關系也有強弱之分
一個人在加入很多圈子后,沒時間也不可能把每一個都維護好,因此最好能挑選出三個最強聯系或最喜歡的圈子深入交往。
人脈同理,一個人通常只能維護10-20個強關系,1000-2000個弱關系。
二、強弱關系結合
但這并不代表強關系就比弱關系更好,很多時候弱關系有著強關系沒法比擬的作用。
強關系往往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它以深取勝,這些深入的交往會結成互幫互助聯盟。
弱關系則你職場上的好幫手,它以廣取勝。例如當你辦大型活動,只有廣泛弱關系可以帶來足夠的影響力。
因此你要做的,是擁有“廣而深”的人脈體系。
▍享受社交的過程
當我問到是否因為維系人脈花費太多時間的時候,大江的反應讓我有些羨慕。
他說,花時間是肯定的,但他很享受這個過程。特別是當自己有需求,而身邊的朋友會挺身而出幫忙解決的時候。
實際上,這種滿足感從他剛踏入社會的時候就體會到了。大學一畢業,大江就開始嘗試創建社群,通過這個社群,他比同齡人更深入到互聯網行業腹地,因此,當他第一次在朋友說:“兄弟我辭職了,有工作推薦嗎”的時候,一天內收到了幾十份推薦。
實際上,人脈帶來的不僅是便利,還有榮譽感、財富和更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回報。
▍結語
大江對我來說不僅是一個好朋友,還是一個進步的橋梁,通過他我接觸到很多有意思的人,了解不少從未注意的行業。
而且跟他聊天的過程中,商君逐步發現,自己是時候離開觀眾區,站在舞臺中央了。畢竟,有這么優秀的朋友,怎么好意思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