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剛在買東西,一個滿頭白發的老人拄著拐杖,顛著塑料杯過來討錢。聽著他說:給點吧,好餓啊。看他那么老,于心不忍,掏出錢包給了零錢,可零錢包里只有六毛硬幣。結果,這老爺爺不是用杯子接,而是伸出手,接到手里顛了顛,來了句:小氣。頓時就無語了……
? ? 店家說,上次這老頭在隔壁換了140塊錢的整錢走,都是一元硬幣。她說,下次見到不要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如果是個乞討常客,也真是了。門檻精得連非一元硬幣都要嫌少了。殊不知我們搶紅包時“一分也是愛”。
? ? 路遇乞討人員,如果覺得特別可憐,又正好有零錢時,會去主動幫助的。有時候很多家長會讓孩子去給錢,也是一種教育方式。但是,如果乞討人員打著“道德”的旗號來要求他人,就不道德了。正如最近網絡文章里經常推送的,朋友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一樣。受到幫助理應感謝,而不是覺得理所應當或者還因為與你的目標值不一致而心生怨氣。朋友之間尚且如此,更何況非親非故的偶遇。
? ? 不管是乞討人員的非一元錢不滿,還是浙江保姆縱火案,都少了那份感激之心。縱火案出后,圈內好友有提“遠離垃圾人”,就如湖北面館砍頭案一樣。也不怪這個社會越來越冷漠,遇到只知索取的,還是遠離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