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靜的無知峽谷里,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房龍《寬容》
作者以大話西游中經典一幕開場:“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這句話在本書中出現了三次的樣子,第一遍看完還不明所以,回過頭來做總結的時候幡然醒悟:自己身披金甲,手持定海神針,卻毫無歡喜可言,大巧若拙!微信何不是樸實無華,看似沒有特色的一款產品,卻蘊含了張小龍對人性的領悟。產品首先是給自己的,然后才是給用戶的。
肯尼斯·沃爾茲在《國際政治理論》中提出:結構和過程組成了一切。后顯慧老師也從結構和過程來為我們剖析產品。
作者首先分析了產品經理在中國背景下的一些特性——草根文化。BAT三大巨頭(不包括百度)都是從草根創業開始,走的三種商業模式:百度2B,騰訊2C,阿里做B2C,賺取傭金,這三種商業模式也代表了中國目前互聯網的主流盈利模式。百度2B,做企業廣告盈利,偏重技術來讓企業的廣告投入降到最低限度,形成以技術驅動的產品;騰訊做社交起家,向用戶收費,注重產品用戶體驗,因此產品驅動,騰訊家的產品經理也是業界大牛;阿里號稱為中國中小企業服務,頗有晉商氣概,企業和用戶交易,阿里收取傭金,所以阿里天然具有平臺屬性,平臺性產品需要運營能力、誠信和生態整合讓其交易更加順利、高效。隨著技術的進步,代碼可復制性增加,技術門檻降低,想法比能不能做出來更加重要。因此產品經理的需求開始變大。
一、那么作為一個這么重要的崗位,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構建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呢?作為一個產品新人該怎樣去構建自己的職業方向呢?
作者從三個維度去做規劃:行業、職業、公司。首先要選擇一個你喜歡的行業,同時這還是一個朝陽行業。其次,選擇你的職業。不同性格和對成就感有不同期望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最后你選擇一個公司。有大公司有小公司,作者建議你選擇一個類型的公司,然后做一個該公司沒法拒絕你的人。
二、選擇好行業之后,該如何朝著市場要求的方向去努力呢?這個其實可以去一些公司的job description上去了解。作者將產品經理能力模型命為三圈定位產品經理能力模型。
用戶體驗能力不僅僅是在思維和想法上有用戶體驗的思維,也在方法和技術能力上具有一種可以了解用戶需求、體驗的能力。技術能力不是狹義說的研發能力,而是指研發能力和產品設計能力的總稱。商業思維是產品和互聯網的思維。基本上,必須具備用戶調研和需求分析、PRD/MRD撰寫、原型繪制、流程繪制和數據邏輯處理的能力。第三個商業思維必須經過長期的行業和專業積累才能形成。
三、產品經理入門功:產品分析
(1)產品經理的早期階段是培養產品感覺。培養產品感覺只有多用產品,多嘗試各種產品,才能在長期的積累當中形成一些感覺。在認識產品的過程當中,也要用一些系統的方法認識產品。
(2)那么什么是互聯網產品呢?作者將互聯網產品理解為網站為滿足用戶需求而創建的用戶運營的功能及服務,它是網站功能和服務的集成。它首先能夠帶來用戶微笑,然后能夠帶來商業價值。
(3)庖丁解牛去分析產品。互聯網產品定義好了之后,是不是可以根據它的定義去使用呢?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觀察產品和認識產品。作者將產品分析按照黑箱和白箱兩個部分去拆解。我們認識產品,首先可以通過黑箱的方式,去看產品是否帶來微笑價值。這一微笑價值的評估,作者采用了畫布的方式去解析。
我們通過回答畫布上的問題來認識這款產品。產品分析流程對應了相關的工作流程。我們認為,把產品當一個黑箱去分析它要解決的問題、提供的解決方案、獨特買點和用戶場景及目標用戶等,可以讓一個產品比較清晰地勾勒出它的框架。
(4)白箱則是要去分析產品的流程、交互、原型和版本迭代了
版本還原是一種重要的產品認識方法。作者在百度的時候,曾經指導過一些產品經理,通過App Store和豌豆莢市場的版本描述,還原產品版本。最后發現,這樣的方法在復盤一個競爭對手的時候是非常有用的。你可以很清晰地看出這款產品的迭代節奏、走的彎路、交的學費,同時你也能看出,哪些功能點的發布帶來了用戶的顯著增長。
四、產品經理的局限和破解之法
(1)理想產品經理:熟練的上網用戶而已
(2)為自己做產品還是為用戶做產品。
(3)把無知當創意的產品經理。(多看)
(4)認識產品,還原產品,創造產品(recognize,analysis,creative,簡稱為RAC模型)
前四章是針對產品經理的基本訓練的,后面幾章開始涉及到不同層次的產品經理的訓練過程,只是素養。
五、一年級產品經理:執行力驅動,產品感培養
(1)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問題。先思考一定的解決方案后去問問題,而不是一開始就一堆問題;
(2)創意沒有價值,執行力才有:實現大于空想;
(3)想改變世界先改變自己:至少要在時間管理、目標管理、項目管理和知識管理4個方面做好基礎工作;
(4)產品經理書架:
(5)培養產品感覺和職業人格
六、二年級產品經理:用戶價值驅動,溝通能力培養
1.用戶價值驅動。
2.溝通能力培養:溝通能力不是會說,而是基于寬口徑的知識儲備和換位思考能力具有的溝通理性
(1)學會定義流程和產品:
二年級產品經理應該非常了解流程對于流程有著“令人發指”的嚴格。將用戶場景流程化,其實就是將用戶故事產品化的過程。產品經理必須能夠培養通過業務流程和產品形態思考問題的能力。舉個例子,當伙伴在和你說某個用戶場景和功能需求的時候,你應該在腦海里形成一個流程和信息架構的框架,當他說完你能立刻還原這個框架。
(2)和用戶站在統一戰線
(3)將用戶需求翻譯成產品需求
(4)管理需求
七、三年級產品經理:運營與規劃
一個是產品作為一種溝通渠道,幫助服務提供者連接客戶;另一個是產品經理思維作為一種溝通機制和話語機制,用來思考和描述一些故事,而這種思維和話語機制可能和之前我們生活中的不一樣。
八、產品設計與迭代視角做產品
(1)探索期:顧名思義,就是要探索產品的定位和用戶的需求。在這個階段,探索是唯一的目標,用戶增長這件事,先放放吧。有很多老板希望在探索的同時也要求帶來用戶量增長。為什么我們之前章節提出說讓KPI讓位于KOR呢?因為在這個階段,用戶數量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階段性的探索實驗和項目。如果你在這個階段就追求用戶量增長,那探索這件事一定會變味。
(2)增長期。當產品定位探索成功了,增長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因為如果產品定位成功了,用戶對產品的黏性和口碑會帶來一部分產品的自發增長。
九、從運營視角看產品
(1)運營目標:拉新、促活、留存
(2)運營要素:場景、動機和需求
十、控制產品開發進程
總結,全文上下列出了從產品新手到職業產品經理的進階宏觀基礎,提出了黑箱和白箱兩部分去拆解產品,黑箱為產品解決的問題、解決方案、盈利模式、成本分析等方面可以理解為用戶體驗要素中的戰略層和范圍層;白箱為分析產品的流程、交互、原型和版本迭代,對應用戶體驗要素中的結構層、范圍層。作者還提出了RAC模型(認識產品,分析產品,創造產品),具體的話沒提,作為廣告和營銷手段,讓讀者自行去其官網(三節課)查看,并且貌似是收費的。比較重要是的是產品迭代這塊吧,畢竟可以真正的幫助小白產品經理去分析某一款產品的研發路徑,個人覺得還可以。
以上為此書的一個總結吧,后面期待根據書中所講來進行一些實踐,希望到時候能跟大家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