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現在還沒有真正做一件產品,所以其中很多點認知不是很清楚,就簡單說一下書中的內容,建立感性的認識。
這本書沒有講文檔的寫法,軟件的使用,而是從道的層面,也就是思想層面入手講解,講了不同時期的產品經理的狀態,關注的點,讓我們對產品經理的成長之路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也可以看看自己現在在哪個階段,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改進,做哪些努力就可以有突破。
初級產品經理
俗稱小白,是準備從事這個職位,但是卻沒有任何準備,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產品感覺,什么是產品感覺呢,其實就是經驗,是你看待一款產品時的深度;那么如何培養產品感覺呢,作者提出了一個很簡單的方式:嘗試多種產品。但是不是簡單的嘗試,要根據畫布分析法去逐一分析。
把產品當作一個黑箱去分析它要解決的問題、提供的解決方案、獨特買點和用戶場景以及目標用戶,真實的回答這些問題,比如用戶的痛點和問題,站在用戶的角度去考慮,用戶到底是有什么問題,而不是這個應用解決了什么問題。
理想產品經理
這個理想用在這里其實是貶義詞,從理想用戶引申而來,理想是指對目標網站非常了解,特別熟悉的用戶,他們會繞開很多設計陷阱和不良流程,但是這樣的用戶在整體用戶中占有少數,如果只是圍繞他們做產品設計和迭代,那么就是掉入理想產品經理的陷阱。而這個階段的產品經理就是一個熟練的上網用戶而已。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要以用戶為中心,而不是以‘我’為中心,時刻記住,我只代表我自己,我是給用戶做產品的,而不是自己。這個階段開始培養專業視角,根據作者提出的RAC理論——認識產品,還原產品,創造產品。
主要做的是使用白箱的方式,看產品里面的設計邏輯,流程交互,原型和線路結構等細節是否符合設計方案,還有要還原產品,這是一種認識產品的方式,而且對于復盤一個競爭對手的時候是非常有用的,你可以清晰的看出這款產品的迭代節奏,走得彎路,交的學費,同時你也可以看書哪些功能點的發布帶來了用戶的顯著增長。
一年級產品經理
對于一年級的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培養產品感覺,產品認知,而不是急于貢獻自己的創造力和才華,還有執行力,少想多做,高質量的解決問題。把簡單的事情做好,把復雜的事情分解成簡單的事情,然后將每件事做好。
學會管理需求,一個需要對應三個功能點,對應至少9個開發點,所以要懂得項目管理的方法,敢于說不。
把自己變成海綿,不斷吸收各種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產品能力、溝通協調、產品運營、邏輯分析、數據分析、心理學、技術知識、需求分析和工具的使用。
二年級產品經理
經過一年的學習和打磨,二年級開始有機會真正做產品帶項目了,最重要的兩點是:用戶價值驅動和溝通能力的培養。
用戶價值驅動其實就是為用戶代言,抵抗各方壓力,平衡各方利益,從用戶角度出發。要通過用戶的視角去定義流程和產品形態了,而不是根據自己的認知去設計產品。什么是定義流程呢,就是把業務場景、用戶需要求通過流程和功能的方式定義出來,把用戶的需求翻譯成產品需求,整個過程中要需要培養講故事的能力,抽象能力,邏輯能力和文檔寫作的能力。
溝通能力,主要,溝通能力不等于會說,要換位思考,從技術運用的角度,換成技術、運營的思維去溝通。
三年級產品經理
三年級的產品經理必須具備產品運營和規劃的視角,想問題的角度從某個具體的產品、功能、需求、流程向更加廣泛的用戶、市場、未來、競爭者和合作者的角度去考慮了
注重產品的價值,把握好產品的運營,把握產品的橫向和縱向的變化,橫向是指競爭對手的產品,行業的格局和藍圖;縱向是指產品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規劃。
現在我屬于小白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產品感覺,通過作者提出的方式用畫布分析對產品進行分析,然后學習文檔和工具的使用。
加油,向更高級的產品經理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