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之人從來不需要他人的許可
那些一心想要獲得他人認同的人很難達成心愿,而那些勇于做自己的人卻總能獲得更多認同。
你不可能取悅所有人,而取悅某些人群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只要你做自己,就一定已經(jīng)取悅了一部分人而疏遠了另一部分。你不需要特意去取悅誰,就已經(jīng)做到了這一點。
人類之所以尋求認同,主要有兩個原因。
1.他們?nèi)狈ψ宰鸷妥孕?/b>,因此希望從他人處獲得這些。缺乏自信的人容易為自己的行為尋求他人的許可。比起自己的想法,他們更在意別人的意見。然而,你從他人處獲得的信心與你的自信完全是兩碼事。
2.他們希望每個人都能喜歡自己。一旦有了這種想法,你的所有行為都會受到影響,哪怕在你獨處時也會如此。在你的想象中,總有人關(guān)注著你的一舉一動。
3.缺乏自信會導致內(nèi)心的不安與不確定,自然而然地催生出對外界確認的需求。因此,解決認同需求的關(guān)鍵在于提升自信。當一個人擁有了強大的自信,便不再需要依賴他人的認同來定義自身的價值。
想要快速提升自信,不妨嘗試以下兩種方法:
1.化學法:打開胸膛,雙手向兩側(cè)展開,走在路上。自信身姿最明顯的特點為伸展的姿態(tài)、打開的胸膛和挺直的軀干。不論擺什么姿勢,只要你做到打開胸膛,盡量占據(jù)更大的空間,你就會看到效果。
2.假裝自信:“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我堅持認為,只要裝得像、裝得久,總有一天會弄假成真。
然而,這些方法僅僅觸及了自信的表層,因為自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多個方面緊密相連。從普遍意義上講,自信是一種自我評估,即個體認為自身能力與其內(nèi)心設定的標準之間的匹配程度。許多人對自信的關(guān)注僅僅停留在內(nèi)在層面,卻忽視了自信與其他因素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這也是為何人們常常建議通過各種方法來“提升自信”或“相信自己”。不完美主義者之所以自信,不在于他們的能力有多強,而是因為他們善于調(diào)整參照標準,使其更好地反映自身的能力。因此,當你對某個領域或自身整體感到不自信時,不妨捫心自問:“我的標準是什么?”
如果你對自己某些方面的表現(xiàn)沒有信心,那你很容易感情用事,而非深思熟慮。不要再費力試圖改變自己,而應該先改變自己的標準,因為標準改起來更容易。建立強大自信的關(guān)鍵是明確你現(xiàn)在對什么有自信,然后在此基礎上努力。
實踐中,發(fā)揮作用的因素有兩個:能力和自信。首先,你必須要有能力,然后才能自信地去完成任務。但無論如何,與設定高標準相比,低標準都會讓你的自信來得更快,因為低標準的作用就是讓你能夠邁出第一步。
自信之人從來不需要他人的許可。所有行為都會產(chǎn)生后果,但能真正造成嚴重影響的并不多。更多時候,人們擔心的不過是尷尬或拒絕罷了。然而,尷尬情緒的存在對我們來說也沒什么好處。你能想到尷尬情緒改善了你生活的任何例子嗎?尷尬的作用僅僅是打消我們做事的積極性,以避免造成更多尷尬,這是一種循環(huán)論證。疼痛能讓我們學會避免更多疼痛,但它有一種重要作用——讓我們得以保護自己。如果你已經(jīng)感到疼痛,卻還不斷傷害自己,那你必然會造成更為嚴重甚至永久的身體傷害,因為疼痛意味著你已經(jīng)在傷害自己的身體了。但尷尬與之不同,除了尷尬自己產(chǎn)生的不適以外,它并不會造成什么嚴重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你能消除尷尬情緒,尷尬帶來的麻煩就消失了。做令你感到尷尬的事情(只要不傷害到他人),唯一可能的后果就是讓某些人疏遠你,但是,如果這是你堅持做自己所要付出的代價,那么被一部分人疏遠也沒什么大不了的(畢竟這樣的事情經(jīng)常發(fā)生)。
對尷尬情緒不敏感是件好事,這能帶給你真正的自由。世上那些“瘋狂”的人都是如此——尷尬根本不會對他們造成任何困擾。然而我們大部分人都太循規(guī)蹈矩了,即使沒有任何條條框框,我們也不敢嘗試做會帶來尷尬的事情。我并不是在勸你去街上裸奔。我只是想告訴你,尷尬本身沒什么好怕的。只有多丟幾次臉,你才能對它泰然處之。完美主義者只有通過不完美的行動才能擺脫追求完美的毛病,其背后的原因就是習慣,而我們習慣了的生活方式才讓我們感到最舒服,你也可以習慣尷尬而不再害怕尷尬。
只要不違法,不傷害他人,你就沒有必要尋求他人許可或擔心引起尷尬。也就是說,你要安心做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