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楊貴妃的眼睛果然神奇,秋波一轉,便脈脈含情,眼睛的作用可謂神奇。
西方哲人云曰:“眼睛的人類的心靈之窗。”西方一畫家亦曰,其每作一人物畫,必先畫其雙瞳,展現其內心境界。
中國古代士人更是以極其傳神的筆觸,極盡溢美之詞,來贊美人的雙目,更有“眸子秋波”一類美稱。無數文人,便將眼睛便成了明亮與清澈,清晰而洞察的代名詞了。
我們自然也非常喜歡,從眼神中看他人的情緒。透察他人的性格。在溫柔、慈祥的人的眼睛中,閃射出一寧靜平和的光,如一潭清靜明亮的湖水,沒有半點波紋;誠實坦誠的人眼中,折射出一種真誠的光,如一泓清泉,順看山坡向下汩汩流去,感情激越的人的眼睛,發射出一種奮發的光,如波濤洶涌的大海,卷起層層波濤。而憤怒的人的眼中,噴射出憤恨的光,如一股泉水噴突而出,不可阻擋……
擁有一雙清徹的眸子,實在是自然給予人類的一大財富。假如你曾讀過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話,你一定會嘆恨自己對周圍的事物竟是那般的冷漠,孰視無睹,一幅幅美妙的圖景在我們面前展開,蔚藍蒼遠的天空,孤遠的霄山,幽暗平柔的山巒,青翠如海似的森林,如藍寶石似的湖泊,寬廣蔚藍的大海,到了晚上渾黑的天穹上群星閃耀……多么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致所給予我們的財富。
近視,簡直是一折磨。許許多的人像我一樣,擁有這份財富卻不知道珍惜,擁有明亮眸子之時,只把它當作自己應得的物品,當失去之后,才知到失落的苦楚。往日的情懷雖然依舊,但卻在忽然間發現有了一絲不同,那是心底的痛,是眼眸上的霜霧。失去之后,便上心底留下了傷痕,在這撫平傷口之時,新的體味就在這傷口上生長,多年后才體味出了這苦楚。但已失去,我們只能付諸一笑。
品嘗自釀的苦酒,飄悠出往事千重,無須再視,讓它向空中飄散而去,如夢般的精靈,如泡沫一般消逝……
原本清徹明亮的眼睛中閃現的景致已不再清晰。似乎每件事物都上了一層灰,褪了一層色。艷麗變得駁雜,淺淡變得平淡,遠處的字跡,只能看到黑黑的一片點。我奔突出家門,跨過小橋。登上一座中山岡,舉目遙望四野,一片空寂與蒼涼。廖遠的天空中來著幾聲凄慘的雁鳴,簌簌的秋風吹拂著枯黃的草。遠處的山巒,市鎮、河流、原野,渾然一色,變得模糊而不清晰,看著看著,我覺得,那些景致正在離我而去。世界也變得不清晰,世界似乎也在離我而去。淚從模糊的眼睛中流出,濕了臉頰,而眼前的景色也像一幅被水浸泡過的畫,越來越模糊……
淚,從眼中流出,我甚至希望淚水能夠將我模糊的雙目洗得明澈。眼睛,人沒有重視你的存在,將你的疲勞置之不顧,于是自然也就給了人一個不大的警告,給人一次思索的機會。但這又意味自然剝奪了他一部分權利,讓他眼中的世界變得模糊。
于是戴上了眼鏡,于是習慣了隔了一層玻璃看世界。初戴眼鏡覺得人和物都變得小巧了許多,自然更清晰了,隔了一層玻璃,自然有諸多不便。在這方面,似乎許多未過眼鏡的人也道得頗多,但真正體會到的,只有戴過眼鏡的人。人人都有大略相似的經歷,但卻有不同的感受。
現在對“瓶底”這樣的戲稱已不屑一顧,總是輕輕地說一聲“眼鏡”。眼鏡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可以說是整天不離身。早起醒來,戴上眼鏡看窗外初升的朝陽,晚上仰望天空中浩渺星點,在眼鏡中,折射出了大千世界,它猶如一個萬花筒般,讓我再次清晰地領略這世界的風采,人間的萬物,從自然景觀到書籍文字……我的成長,它無凝是見證者。
失去了一份原有的美好,我們只能用“眼鏡”這個工具來彌補。一個漸漸模糊的世界,雖已離我遠去,一個玻璃后面的世界又漸漸清晰,向我走痛苦與歡樂同在。我暗想,這是人生的第二次機遇,雖然我失去了很多,但我擁有了寶貴的機會,我得到了啟示,珍惜生命給予和每一次機會,珍惜自然的每一分財富,不讓它輕易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