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讀書會《父母的覺醒》,讀到第十二章平凡的奇跡,大家一起關于能否接受孩子的平凡,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晚上,兒子從老家回到縣城里的家,我做好媽媽的角色,噓寒問暖和兒子表達了我這段時間對他的牽掛。他爸爸值班回家了,看見兒子在沙發上看新聞,他皺著眉頭說,這幾天在老家學習了沒有?看你的樣子也沒有減下一點體重,嘮叨開始了…我當時沒發言,拿起手機說了句,我休息了啊,離開了現場。
回到臥室我的情緒不太好,也沒有原來的差。想想下午的學習,煩惱是正常的,壞情緒來了,就讓它呆會,繼續煩吧。
躺在床上,我輾轉反側,像鍋里的煎餅。我就想兒子近段時間的表現,他明顯比以前和我聊天多了,也開朗了許多,收拾自己的屋子,也明確了自己的下步目標,疫情下自己驅車,去南陽把在哪里讀大二的表弟接回家,我覺得挺好的呀,兒子是個細心,有責任有擔當,也知道心疼爸媽的孩子。
想起院長的話,認命修運,我釋然了許多,或許自己的福報就是這么多,想想近段時間我就聽院長的話,做個安靜的媽媽,我好了全家都好了。我已經感受到兒子已在越來越好的路上,我要溫暖他,用老母雞孵化小雞的精神,持之以恒,讓他卸下鎧甲,找到他內在的自己,不再內耗不再防御外界的干擾,想著想著,我競然把我自己說服了,當下的狀態挺好的,我還焦慮個啥呀?
當我察覺到,我把自己說服的狀態下,我內心充滿了感恩之情,很感恩遇見馮愷老師,她又讓我遇見了,有個叫王紀瓊的人,把高深的心理學,變成心理學的生活化,生活化的心理學,淺顯易懂,理論加實操,讓我成長,誰痛苦誰學習,誰學習誰改變。當我有了這樣的認知,站在人生的各個階段來看待孩子的問題,這個問題就再不是個問題了,就像院長說的越優秀的孩子,磨難越多。想到這,我已從內心深處,接納了我的孩子的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