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已經看過這幾天一直很火的一部動漫——《哪吒之魔童降世》,琳兒也是在上周末才剛看過,但是遲遲沒有時間來寫影評,今天忙里偷閑,將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分享給大家,當然,文章中會有劇透哦(薦劇卻不劇透,怎么可能呢?),沒有看過的小伙伴也不要因此而慌張,電影真的很燃、很贊,即使看過劇透再去觀影,同樣驚喜不斷,如果你想去二刷,琳兒可不會去阻攔哦。
本應為靈珠轉世的哪吒卻陰差陽錯間被魔丸附體,將要淪為混世魔王的他卻徒有一顆英雄心,本應經歷天劫被天雷徹底摧毀的魔童卻被親情感化,何為命運?何為人生?劇中的哪吒給了我們最好的詮釋。
《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作品一改我們心中固有的哪吒形象,煙熏妝、鍋蓋頭、吊兒郎當的走姿以及張口就來的順口溜,與我們之前認為的可愛到分不清男女的哪吒形象完全不符,當然,在這部動漫中,與我們先前認識有出入的不止這一點,哪吒母親一手啃雞腿、一手啃大餅的出場也著實嚇了我一跳,再有操著一口四川話的胖子太乙真人也是可愛至極。在這部劇中,沒有對敖丙的剝皮抽筋,也沒有為保陳塘關的割肉剔骨、橫劍自刎,但它卻又沒有脫離《封神演義》中哪吒故事的框架,沒有偏離哪吒叛逆與敢作敢當的人物性格。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刻畫鮮明,故事情節既引人發笑又戳中淚點,作為非科班出身的導演餃子能將這部動漫進行如此富有新意的改編也實屬不易。
說到這里,必須也說一下導演餃子,通過百度百科我了解到,他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一名學醫的學生,因為機緣巧合,在大三接觸到了動漫,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了自學之路,并于2008年創作了他的第一部作品《打,打個大西瓜》,誰說學醫的學生必須成為醫生,他不是也正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命運嗎?
言歸正傳,《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作品以“同命運抗爭”為主線,期間還穿插著親情、友情,甚至還為已為人父、為人母的觀眾們上了一節育兒課,為什么這樣說,那讓我們先從哪吒出生說起。
申公豹的惡意“反抗”導致了“靈珠”與“魔丸”的掉包,本應為靈珠轉世的哪吒被魔丸附體,出生后哪吒讓陳塘關的百姓各個心驚膽戰,就這樣,哪吒被他的父母一關就是三年,雖然期間他也有偷偷溜出結界,想要同孩子們一起玩耍,但就像影片中的一句臺詞說的那樣,“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動。”這句話固然說的有些極端,但卻也可以用來形容現實生活中的“輿論壓力”,他渴望友情、渴望陪伴、他希望證明自己,他不想被孤立,但“成見”已經在陳塘關的百姓心中,他們沒有給哪吒證明自己的機會,往往是還未等哪吒開口,百姓們已大喊妖怪,四散而逃,而可憐又孤單的哪吒,只能通過惡作劇來偽裝自己,掩飾自己內心的傷痛。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有時候,我們渴望得到認同,但是因為別人的成見讓我們無法開口,有時候,我們又像極了陳塘關的百姓,喜歡帶著有色眼鏡去討論他人的是是非非,可誰對誰錯誰又說的清呢?只是希望,人都能擁有一顆善心,懷有一顆善意,卸下防備,放下成見,善待生命中匆匆走過的彼此,也給彼此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哪吒在成長的過程最缺少的是什么?對,是陪伴,他的父母為了他,一個去到元始天尊的寶地乞求破解天劫之法,一個奮戰沙場斬妖除魔只為多為他積點福報,他的父母愛他嗎?愛,甚至是不惜付出生命的愛,但也正是這種愛,給他的童年留下了些許遺憾,所以,到最后,哪吒唯一的遺憾竟然是沒能同自己的父親踢過毽子。
再回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都說叛逆期的孩子難管教,但是身為父母,是否有考慮過孩子為何叛逆,你們是否缺席孩子的成長,你們是否只是一味的告訴孩子,“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但卻沒有在生活中給他完整的示范,你們是否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么?
雖然哪吒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陪伴,但好在,父母一直理解他,信任他,支持他,幫助他。他們篤定,雖然他有魔童的天命,但是事在人為,他們相信,哪吒的本我會戰勝魔丸的詛咒,他們相信,哪吒絕不會是傷天害人的妖怪,他們引導他,并請師傅教導他,他們告訴他,“如果命運不公,那便和它斗到底”,正因為這樣,才有了最后哪吒被親情感化,有了那一聲“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吶喊。
藝術源自生活,有多少父母也是像哪吒的父母一樣,為了孩子,寧愿引“天雷”到自己身上,他們用自己的臂彎,為自己的孩子撐起一個保護傘。影片中的這種教育方式,值得我們去細細體會,相信看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家長和處在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們,也會對自己的親子關系作出一定的反思和思考。
說了那么久的哪吒,我們再來看看敖丙,在這部劇中,他不再是哪吒的死對頭,不是那頭為非作歹的惡龍,也沒有被哪吒剝皮抽筋,他與哪吒成了彼此唯一的朋友,他從一開始就被靈珠附體,容貌英俊,功力了得,天生帶著救世人于水火的英雄命,但同時也背上了“解救”龍族的使命,他的父親同樣將最好的愛給了他,但同時也將壓力給了他,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佛?什么是魔?敖丙從一位濟世救人的翩翩公子到為了家族差點活埋陳塘關的百姓,再到為了友誼和心底的善念與哪吒攜手共同抵御天雷的過程,將“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這句話表達的淋漓盡致。其實,不管是對于哪吒還是敖丙亦或是陳塘關的百姓,我們都無法去定義他的好壞,所謂的好壞不過在一念之間,這里借用哪吒的一句話“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同時,也希望我們的觀眾和我的讀者能夠有“若命運不公,就和他斗到底”的勇氣,有“不認命”的決心,有“我自己說了算”的魄力。
最后,感謝《哪吒之魔童降世》,為我們的暑期檔帶來了歡樂、帶來了感動、帶來了收獲,跟所有的觀眾朋友們一樣,琳兒也期待著國產動畫電影能創作自己的輝煌。
文章首發自公眾號靜享悅讀時光
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