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寫于1919年的書,應(yīng)該算是一本被比較多人讀過的書,你能在各種閱讀榜單看到它。如果沒有看過這本書,想來也是聽過的。如果沒有聽過這本書,或許知道“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但是這句話不是出自這本書,只是一句評價。或許有一部分人把這本書作為理想路上的人生導(dǎo)師,但是如果懷著這個態(tài)度去閱讀,會覺得失望的。
或許是我的經(jīng)歷不夠多,沒辦法對這本書產(chǎn)生很大的共鳴。我認(rèn)為這本書還是值得一讀的。毛姆的文字功底很好,無論是對話還是描寫都可以讓讀者有很強的感知。其中對于人性,社會關(guān)系和男女關(guān)系的描寫都是準(zhǔn)確的,并且亦涉及對于藝術(shù)家和藝術(shù)作品的看法。整個故事很簡單,擁有美滿家庭體面工作的主角斯特里克蘭拋棄了他所擁有的一切,跑去巴黎畫畫去了,在他死后,他的畫變得出名了。這個故事很符合一個畫家的一生,在世時窮困潦倒,畫畫占據(jù)了了他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時間,死后他的作品就出名了。
書里的主角是以畫家高更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書中對斯特里克蘭的直接描寫算不上特別多,使角色更加完整的是斯特里克蘭接觸的人對他的描述。這本書需要完全讀下來才能去主角有更清晰的認(rèn)知。我不對斯特里克蘭的所作所為做道德上的評價,他不適合從正常人的角度去看。所以只在這里與諸君分享幾點本人的看法。
生活的選擇
現(xiàn)在有兩個選擇擺在你面前:一種生活是社會精英,月入2萬,有漂亮的妻子;另一種是小城市里,收入僅夠溫飽,生活愜意且內(nèi)心祥和。《月亮與六便士》中有這樣一句話:“我覺得答案如何,取決于每個人對人生的態(tài)度,對社會的要求,對個人的要求。”這句話說得很準(zhǔn)確,兩種生活都會有人去選擇。有人覺得年輕就應(yīng)該去大城市奮斗,大城市有更多的機遇,在大城市會有更多的見識;也有人覺得小城市,人情比較溫暖,生活比較規(guī)律,他們滿足于簡簡單單的生活。
文中的亞伯拉罕原先應(yīng)該是過著第一種生活的人,在他找到了心靈棲息地后毅然決然放棄原先光明的前途,選擇了這個小地方并且未曾對此決定感到后悔。斯特里克蘭在這方面和亞伯蘭罕是一樣的,他最后選擇在塔希提安定下來,也是因為他的靈魂有了歸屬地,在第一次踏足這片土地時,他就知道這是他靈魂的故鄉(xiāng)。在塔希提的最后幾年,是他的創(chuàng)作最富有張力和他的靈魂沖破他的軀體的時期。
對于普通人來講,生活的選擇關(guān)乎到社會關(guān)系,也會是未來奮斗的一個方向。在選擇之前可以好好想一下自己將來想要有怎樣的社會關(guān)系,在工資,生活水平,自我精神方面要達到怎么樣的水平。這樣子去思考其實也有助于認(rèn)清自己。相信生活的選擇對大多數(shù)人還是重要的,愿大家都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很難活下去
斯特里克蘭是個堅定的理想主義者,他只為繪畫而活。我愿將他稱為為繪畫貢獻一切的朝圣者。 他在47歲放棄原先優(yōu)渥的條件,拋妻棄子;只身一人來到巴黎,食不果腹,只為繪畫。他選擇繪畫不是為了功成名就,不是為了自我欣賞。他只是喜歡繪畫的過程,一幅已經(jīng)完成的畫對他來講沒有任何意義。自從他開始繪畫開始,他就只剩下作為人的生物本能和與繪畫共生的靈魂。
無論是放在哪個時代,純粹的理想主義者都很難活下去。最主要是作為人,需要有足夠的能量來運轉(zhuǎn)身體的各部分。靈魂是純粹的代表,同時靈魂需要容器,沒有身體作為容器,靈魂為得到真正的釋放之前,又能到哪里去棲息。斯特里克蘭在追求繪畫的過程中,經(jīng)常向人借錢來度過生活,甚至有一次害他奄奄一息的病也是在施特羅夫一家的照顧下才活過來。如果沒有一個人幫助他,他或許就命折在朝圣途中了,自然他的作品可能也不會被后世所推崇。
縱觀當(dāng)下,又有幾個人能成為純粹的理想主義者?有幾個人能徹徹底底放棄所有的人際交往,意味著此后只有自己。我認(rèn)為不會是屏幕前的你我,但我不否認(rèn)會有這樣的人存在,如果他能生存下去就意味著他有足夠的資金的支持。所以,相比做一個純粹理想主義者不如做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在有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chǔ)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理想,畢竟你只是享受做那一件事所給你帶來的滿足感。
大部分人成為不了斯特里克蘭
斯特里克蘭是一個有天分的畫家,并且他對于繪畫的努力很難達到。天分這個東西太虛無,但總是存在的。明明是同一堂課,普通人可能能吸收60%,有天賦的人或許吸收90%甚至更多;明明同時開始學(xué)習(xí)畫畫,或許就是有人可以超出同期水平一大截。網(wǎng)上流行過一句話:大多數(shù)人沒有努力到拼天分的階段。我承認(rèn)這句話正確,但是在前期,有天分的人就可以比普通人省下更多的時間。
再說他的努力。他的努力不是簡單地不斷練習(xí),里面包含了一種信仰。在繪畫是他的肉體只是一個執(zhí)行者,他的靈魂才是主宰。我沒有很熱愛這樣一樣事物,我根本做不到這樣執(zhí)著且努力。我相信大多數(shù)人應(yīng)該都沒有找到一種甘于讓自己奉獻一切的熱愛。沒有這樣的熱愛作為動力,由怎么樣能付出像斯特里克蘭的努力呢?
最后需要一定的機遇。雖然很多畫家都是在死后出名,斯特里克蘭也一樣,但是亦有許多畫家在歷史的長河中化作一堆白骨且無人知曉。想要功成名就,天分,努力,機遇都不能少。
理想是月亮,生活需要六便士。月亮在天上,六便士在地上,怎么可能將天上和地下的東西放在同一個地方呢?畢竟月亮摘不下來。我想對于平凡人來說,如果有了月亮,就讓它掛在天上為你照亮地上的六便士。等有了足夠多的六便士,就建一架天梯去觸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