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這個詞,現在說起來真的是很尷尬。
《新水滸傳》、新版《三國》、新版《紅樓夢》的翻拍,古龍金庸武俠的翻拍,《還珠》的翻拍。。。或成功或失敗,感覺小時候的那些回憶全部被翻出來,有的繼續創造輝煌,而有的則是被毀掉。
而西游記這個經典的神話故事就更不用說了,2013年,五年不見的星爺帶著一部《西游降魔篇》回來了,打破了23項華語電影票房記錄,全球票房高達2.18億美元,段小姐和三藏的故事賺足了大家的淚水。
2015年,一部《大圣歸來》又重新喚起了對于齊天大圣這一中國最經典英雄形象的崇敬,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美國有美國隊長、鋼鐵俠、蜘蛛俠等等一系列的英雄人物,但沒關系,我們有大圣啊!
網友們的情懷被喚起了,大家又重新去回顧曾經的經典《大話西游之月光寶盒》、《大話西游之仙履奇緣》這些小時候看了笑長大了看了哭的故事。
大家說,我們差大圣一張電影票,我們差星爺一張電影票。
拋開這種該差誰一張票這種我也理不清楚的事情不講,后來的西游,變得越來越不對味兒了。借著情懷這股風,星爺的《美人魚》帶著極低的評價,上映七天,首周票房高達18.04億,創下華語影史單周最高首周票房與單周票房紀錄。
再接著呢?2016年9月14日,《大話西游3》上映,累計票房僅3.66億,豆瓣評分僅3.7。
看上去西游的故事已經沒落了,然而2017年1月28日,《西游伏妖篇》上映,這才第五天,累計票房10.23億,豆瓣評分5.6,星爺算是再次成功做到了逆襲。這部片,確實比《大話西游3》要好上太多,我敬佩星爺在電影中對西游陰暗面的解讀和映射,但劇情線的安排仍然混亂,強制性無厘頭的搞笑讓人無比尷尬。(但星爺的西游系列的劇情如果能理順的話還是很值得深刻領悟的)
西游的招牌已逐漸爛俗,那么星爺的招牌還能好使多久呢?
16年2月份上映的《澳門風云3》,很多網友說就是沖著對《賭神》系列的回憶,沖著對發哥的情懷跑去了電影院,卻紛紛得了尷尬癌,以冷漠臉看完全程。周潤發+張學友+劉德華+張家輝,如此強的陣容,然而電影卻是在模仿當年經典港片的各種經典片段。豆瓣評分記得當時下映是4點多,如今是5.1了。
16年的7月上映的《大魚海棠》在上映前就引起了超高的關注,然而電影一上映就被罵“情懷婊”。有的觀眾說:“等了12年了,電影好不好看已經不重要了。”然而就是因為等了12年,不才更加應該響應觀眾的期待嗎?拍了12年的《大魚海棠》,結果拍得最好的還是12年前的那個flash。
最近一次情懷被罵是12月份的王菲演唱會,只要是批評王菲唱功的,都會被粉絲的罵聲淹沒。“就是沖著情懷去的,與唱功無關。”“哪怕她站在臺上嗑瓜子我都愿意看。”“你掏錢去看了嗎?你沒掏錢沒資格說話。”等等。
我沒有去聽這場演唱會,對唱功怎樣有無走調等等也沒有資格評說,但是“演唱會無關唱功,只看情懷”的說法確實不敢認同。你愿意花錢買情懷當然可以,作為粉絲的心也可以理解,但消費情懷的風氣不能這樣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