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云:夜色如水飛流螢,自帶燈籠巡草叢,輕羅小扇深宮怨,與誰同看織女星?
城市的夜晚,霓虹閃爍,連星星都難得一見,更別說小小的螢火蟲了。這種會發光的小蟲,深受人們喜愛。它是古文中“囊螢映雪”的勤奮,唐詩中“夜風吹不滅,秋露洗還明”的精靈,“輕羅小扇撲流螢”的寂寞,也是文藝電影中的浪漫橋段,更是來自童年的記憶。
螢火蟲
在鄉村的夏夜,暮色四合,吃過飯的孩子們就會三三兩兩跑出家門,追逐嬉戲。在河邊草叢,或街角墻邊,偶爾飛過的螢火蟲,往往成為追逐的對象。晚上八九點鐘,螢火蟲最多。螢火蟲長的黑黑的,比較丑,下腹部有關發光器,能夠發出忽明忽暗的熒光,一旦被捉住,往往會迅速熄滅“燈籠”,企圖逃走。孩子們捉了它,有的裝入玻璃瓶中養起來,有的則直接把它腹部發光部分取下來(這個發光器離開身體,也能保持一段時間的發光),貼在腦門上,用來嚇唬女孩子。發光器有橫條紋,像極了太陽能電池。
你也許不知道,螢火蟲是蝸牛的天敵。墻角磚縫里,許多蝸牛的空殼就是螢火蟲的杰作。螢火蟲的幼蟲是一種黑黑的小爬蟲,能夠沿著蝸牛爬過的“銀線”追蹤它,然后用觸角輕輕的給蝸牛做“按摩”,只需三兩下,蝸牛就渾身癱軟無力了。那觸角上面有毒液,可以癱瘓蝸牛的神經系統,接下來,螢火蟲幼蟲就會分泌消化酶,把蝸牛化成水,吸食掉。長大的螢火蟲,一般以花粉花蜜為食物,那些會飛會發光的,大多數“雄性”,掛著燈籠,為的是找對象方便。
螢火蟲輕盈飛舞,熒光流轉的樣子很動人,也很浪漫。為安慰都市中寂寞的心,有人刻意組織“螢火蟲放飛”,營造浪漫的意境,給少男少女描繪詩與遠方。商業的放飛,既傷其性命,又缺少那種鄉村的愜意與寧靜,圖個新鮮罷了。
那種兒時追逐螢火蟲的奔跑與歡愉,再也不會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