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帶著男朋友去探望高中老師,當著男朋友的面我倆吐槽了臺灣房子破、路小、經濟差,老師還是要挽回一點臺灣人的面子,說很羨慕我能嘗到臺灣的美食!她以前去玩,看到夜市,現在還是很想去,太好吃了!雖然寧波也有賣大腸包小腸,蚵仔煎,但是怎么吃都吃不出臺灣的好吃。我從來不給我男朋友面子的,又反駁道:“若是你長期在臺灣,一直吃外食,那可叫苦了。”
第一次關于臺灣食物的探討,是便當的飯量。在臺灣念書時候,中午教學樓有入駐的便當攤賣中餐。學校沒有午休的時間,中餐時間緊,大部分上課的日子都是買教學樓的便當解決。我的胃口一直很好,又嗜米飯,和同校的臺灣師弟探討,為什么便當的米飯這么少,只有一節手指頭的厚度,以我超小的手為標準。我問他連我這種女孩子都吃不夠,你們高高大大的男生怎么夠吃。他說一貫如此,夠飽了。后來父母來臺旅游,早上媽媽是只能吃素的。晚飯后問餐廳打包米飯,早餐就泡點熱水就著家里帶來的榨菜解決。10臺幣一份米飯,打包的塑料碗大概只有《破產姐妹》里賣的杯型蛋糕這么大。后來在同鄉的出租房里一起做菜,去打包米飯,叫一份40臺幣的,跟店主說:“錢沒關系,你給我多盛一點,我們吃不飽的。”
第一次和男友吵架也是因為柴米油鹽的小事。在他家里做菜,我拿手糖醋排骨。他十指不沾陽春水,家里的各種調料放在哪里都不知道,要什么了給他媽打一個電話問。醋,找來找去找不到,他媽媽說放醋的方位,卻是壽司醋。我叫他去便利店買一瓶新的,要黃色的,或者白醋,都可以,反正我要中國醋。便利店很近,就在家門口,回來又拿了一瓶日本醋。問他為什么不拿中國醋啊!他說便利店沒有。“醋是最基本的調料啊,怎么會沒有?都有賣日本醋了。”這樣一邊菜做到一半,一邊在找調料,火就冒上來,覺得他也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醬醋茶,關了煤氣灶,氣沖沖和他一起去便利店找,果然沒有賣。
濃油赤醬是江浙菜的特點,所以對醬油的要求很高,家里的醬油,分好幾種,燒菜的,蘸菜的。蒸螃蟹了要在小酒盞里倒上醬油,切好的姜絲,一點糖一點醋,和螃蟹一起蒸。各種做派就是對醬油很苛刻的。而臺灣的醬油!是!甜!的!這是我最不能忍受的。而我對于絕大部分該咸而放糖的菜,接受度是很低的。我經常對臺灣小吃店指手畫腳(我在臺灣的外號是“娘娘”)。一盤皮蛋豆腐,我叫老板端上來時候千萬不要放醬油,誰要吃甜面醬一樣濃稠,口味偏甜的醬油啊,所以讓他們上面放一點鹽就行。類似的和店主做對的是去買鹽水雞。我需要的鹽水雞就是真空包裝的那種,臺灣的是拌上各種配菜,味道怪怪的。我吃鹽水雞就是為了吃肉的,需要葷素搭配均衡營養,我自己會另外再吃水果和蔬菜,不需要店主為我的健康考慮。于是,一樣的價格,給我一個白切雞就行,我回家加點臺灣啤酒和鹽做醉雞去。
還有可氣的是,臺灣朋友對食物的追求(當然他們人是很好的人)。有一次在花蓮的也是,恰逢假期人非常多,一家燒烤店又是旅游攻略里“必買”的。他點單拿號,店員和他說要等兩個半小時左右。于是他真的等了兩個半小時,終于我也分到了一點燒烤,味道嘛,烤太焦了,上面刷了甜醬,遇火就變苦了,連我男朋友都覺得不怎么樣,后來來大陸點名要吃新疆燒烤攤,還是我覺得很一般的一家,我媽說不衛生不讓我們吃。后來在臺東,走山路上原住民開的咖啡廳,也有簡餐。我以為原住民嘛,那就來點放養雞,野山豬肉咯,結果是簡餐!要吃簡餐我真的可以在市區隨便找一家干干凈凈的店。既然來山里,我的心理定位就是就餐環境不好,但一定是山味,絕不會想到是簡餐……我曾經還體驗過開車一個多小時去海邊吃海鮮,結果是蚵仔煎,炒蚵仔,蚵仔湯,炸蚵仔,吃得我想掀桌。另一種臺灣人的飲食態度,我也是很不理解的,就是很多有店面的餐廳,是敞開式的設計,沒有空調。要是是小吃攤夜市大排檔,我是一定會降低心理預期的,但是有店面的餐廳,生意還不錯的,為什么不安裝空調?臺式復古就是體驗苦日子嗎?
我覺得美食天堂,應該是家常菜。一般來說家里父母自己燒菜頻繁的家庭,對飲食的態度就很端正。虛歲已經23,媽媽還要關照我一個人在家要吃什么。半夜里想到第二天要吃的菜,在家庭群里點餐,第二天父母逛菜場買來,早上就燒好,中午可以吃。家中聚餐,自己擺上圓臺面的次數比下餐廳的多。我從小嘴巴挑,死螃蟹活螃蟹一吃便知,而且只吃活螃蟹,而我男朋友連怎么剝螃蟹都不知,蝦,也是我給他剝好他才吃的。在家點個二三十快的外賣,爸媽都要說我浪費錢,而他們下廚要買幾十元上百元一斤的海鮮,是很爽快的。雖然臺灣人很喜歡去名店排隊,但是他們很少有心去尋覓食材的。自己家里能花時間去深山里挖筍,殺豬,提老母雞,去船老大那買海鮮,好的食材一吃就知道區別,而臺灣人的嘴巴是沒這么挑的,想想吃得油炸深加工的食品這么多的,都是冷凍貨,也養不出挑的嘴巴。臺灣人多外食,家里開火的日子寥寥。我一個三腳貓的廚藝,稍微秀了一下,都被男朋友的父母夸好幾次,他們說現在臺灣女孩能自己做菜的都找不到的。對比而言,在大學宿舍里,我的室友都能用電飯鍋做小炒和廣式糖水了,許多臺灣年輕人連米飯都不會煮。
所以對我而言,在臺灣吃飯,我寧可是沖開水弄泡飯就著咸菜打發一頓。我也不是很挑的人,但至少吃飯是要一家人坐下來幾個新鮮的現做的菜好好的吃一頓的。光夸夜市文化小吃文化有什么用?吃飯就是吃個氛圍的,最簡單的外食誰都吃得到,能自己燒菜做飯是要用心的。一回到自己家,就覺得,越來越不想在臺灣吃東西了。但你若是來臺灣玩耍,請放心的去體驗它們的美食。而我,下一次的行程,是一定要在行李箱里塞幾瓶醬油再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