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里,除了窗口那里有微弱的街燈仍光亮著,世界一片漆黑。
眼睛已經很困了,于是,我早早地熄了燈,戴上眼罩,打算沉入睡眠里去。
可是,我的腦細胞卻不甘于沉寂,仍舊活躍著,非要折騰出一番驚天之舉否則不罷休。今天買了一臺新的電單車這個梗,能讓它興奮不短的時間。
自從知道電單車需要上牌后,我在腦海里,就想了很多的備用方案。
方案一,在手頭緊的如今,騎自行車上下班,是最經濟實惠的,還能鍛煉身體。
孩子說的,人類發明了自行車就是為了鍛煉身體的。結合自身情況,我懶得追問孩子,她的常識是哪個老師教的。世界變化太大了,昨天居家不動是懶,今天居家不動已經變成為社會做貢獻了。
想一想,當下自己的身體狀況,一口氣走上三層樓樓梯也會喘不過氣的健康狀態,實在是情愿推著自行車走上半小時也不愿踩自行車五分鐘。所以,騎自行車上下班的方案被當成了最后的不得已而為之的備用選擇。
方案二,購買新電單車然后上牌。
困難最大的是,舍不得一次性出一筆半個月以上的工資錢。
其次,還因為舍不得淘汰了舊電單車,畢竟剛剛出了五百新換了電池。
聽說可以以舊換新,只是,這個舊,可以抵多少的新呢?
如果只是抵一百元,不如直接買臺新車算了。
方案三,擯棄一切自用設備,坐公交車或者走路上下班。
但是,真的實施起來,太難了。不是因為車來得遲,會遲到,就是下班后回到家的拖延時間太長。
最終,這所有的方案敵不過現實,當舊電單車再一次壞了軸承后,我第一想法,就是去車行,看新的電單車。
而且,看到了,就決定要買下來。
當自己買下電單車后,卻又開始后悔了一會兒,怎么就如此沖動呢?不多看幾次,不多看幾家?
網購成癮的自己,會在網頁上,冷靜地查價、對比參數,每一筆消費,都可以做到購買時,力求價格和質量最優。
可是,這些清晰的冷靜,卻無法適用于現實購物中。自己被店員一番推薦,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從看車,到給錢買車,還不到十分鐘,就完成了一切手續。
是因為店員推薦的款式說到了自己心里?還是因為,價格剛好在預算內?
我在思考著,一個人,如果已經不再習慣和人面對面進行交流,是不是,會使交流能力變得退化?
既然買了新車,我也就只是在夜深人靜之時,后悔了那么一次兩次,也就徹底地放開了。
人可以后悔,卻不能讓后悔的情緒占據全部的生活,向前看,并讓曾經的錯誤不再犯,才是繼續開心生活的常態化。
買來新車的第一天早上,我輕輕地把車推到門口,仔細地檢查一遍車周圍,有沒有什么妨礙物品,才正式開始了我的第一趟新車之旅。
我避開了所有有可能顛簸的路面,也繞過了所有有積水的路面,和其他人和車都保持著足夠的安全距離,小心翼翼地騎行在路上,仿佛新車是一件易碎品,任何有可能的小摩擦、小污跡都會讓它變得不美好。
地面上出現任何有可能引起新車損耗的物品,都會被自己在心里嘀咕上一遍,是誰,如此沒有公德之心,居然把此物丟棄在行走的路上。
要不是走在路上不方便下車打掃,我都想拿起掃把來把地上的尖銳物品給清掃掉。
第一天的新車之旅,在我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中,謹慎地結束了。夜里,回想起這一天的新車之旅,突然發現,自己的行為,小心翼翼得過份。
雖然夜里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白天的過份謹慎。但是,接下來的第二天、第三天~自己仍然騎行得很小心翼翼。第一次給新車充電,還仔仔細細地把說明書研究透徹后,才動手進行充電。
然后,才發現自己以前的充電方法是錯誤的。心中不免慶幸,舊電單車硬朗,沒有給自己帶來麻煩。
對于新的、心里稀罕的人和事,最初,都會被珍之重之。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新鮮褪去,這份稀罕變成平常,也就不再珍惜。
新車騎行有了一個星期后,自己才從那種過份謹慎中恢復正常,雖然還是會對新車擁有愛護,卻已經不再束手束腳,像是無從適從般對新車抱著小心再小心的心態。
新車完成了從新過度到不新的過程。
新車的這一星期愛新體驗,讓我想了很多。
小時候,自己擁有第一輛自行車時,是不是也曾如此?時間過于久遠,記憶已經模糊不清。
我們小時候,都很獨立。獨自上學,獨自放學,獨自做作業,獨立完成家務……父母最多就是在被老師找上門時,才會過問一下,學習具體情況。
現在,我們面對著自己的孩子,他們吃什么飯要管,他們何時做作業要管,他們上下學要接送,他們課余生活也要管需要培養什么興趣……
孩子所有的一切,都必須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圍內,孩子就像生活在一張密密麻麻的大網里,所有的言行舉止,如同蟬翼般透亮。
我們自以為把孩子方方面面都照顧得很好,不僅滿足著他的物質需求,也滿足著他的精神需要。
孩子被照顧得無微不至,卻總是滿腹抱怨。
不滿今天的菜和昨天一樣,不滿老人一日又一日的念叨,不滿父母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
孩子心里沒有被滿足的感恩,只有被不滿足時的埋怨。
其實,不是孩子得到的照顧不夠,而是因為他被照顧得太好,而把盡可能的過份好,當成了理所當然,而把普通的好,看成了忽略和不愛。
現在的大人,對孩子的好,就像我之對待新車,謹慎地小心翼翼,反而讓事情變得本末倒置。
車再新,也是為了步行而買。
孩子再寵,也有離開父母懷抱一天。
所以,人需要有一份平常心。
把孩子當成獨立自強的大人,以對待同輩的平等心視之,孩子也就不會是一時新車,必須小心翼翼地侍候,而是值得一直珍視的小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