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照門”事件沸騰了八年前的那個寒冬
而事件的男主人公陳冠希
在他最好的年紀
面向全世界道歉、然后隱退
自此
熒幕上,少了一張會講故事的帥臉
而歌壇,抹掉了一個青澀卻性感的聲音
▼
從萬人追捧一夜之間變成
▼
如今的他,依舊坦然
一如當年面對“艷照門”
他全盤接受,然后一力承擔
可這八年的時光
把他從那個樣貌近乎完美的美少年
變成了網友戲謔的“本山大叔”
同時,在這八年的時光里
七妹兒身邊的好多寶寶也從談性色變
逐漸走上了追求性感、解放天性的道路
如果“艷照門”發生在今天
那些言辭激烈甚至不堪入目的譴責之聲是否還會出現?
陳冠希是會被說成是“活菩薩”還是被罵“滾出娛樂圈”?
面對這樣的變化
首次作為辯手登場的污力老司機馬東
圍繞八年前轟動社會的“艷照門”事件
討論了“我們是否欠陳冠希一個道歉?”
這樣描述“艷照門”事件對陳冠希的影響
▼
變成與丑聞事件相關的符號
對于一個演員而言
最殘忍的事情莫過于此
為什么?
▼
“眾口鑠金”的威力不可小覷
網友盲目的瘋狂傳播和大眾的強烈譴責
都嚴重催化了“艷照門”的發酵烈度
但是,如果當年
網友們認識到傳播會對涉事人造成傷害
大眾意識到“性”這件事本身并沒有錯
或者哪怕是在參與事件討論之前多想一想
那么堆在陳冠希身上的壓力會不會小一點?
可惜,沒有如果
社會在流變,我們也都在成長
有些事情
是社會進步過程中必要付出的代價
很無奈,但這就是現實
所以,誰都不欠誰一個道歉
正如污力馬東所說
▼
的確
所謂“道歉”
是我們拿來安慰自己的
是我們拿來釋放自己八年的成長
而成長的意義其實在于
▼
我們應該比曾經
更理智、更慎重、更加具備思考能力
也更懂得拒絕隨波逐流和警惕被輿論利用
因此
與其道歉,不如反思
反思我們對待偶像的態度:
是腦殘追捧還是辯證欣賞
反思我們在娛樂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是被利用推波助瀾還是置身事外理性看待
所以
那句大俗話說的特別好
▼
腦子是個好東西,真希望人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