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5日,周六。
天津易效能小組隔周一次的落地見面會,在暴風雨聲中如期進行。
本文集稱為“雨露”:
一因本人學疏才淺,思維導圖非己專長,僅作工具,兼交友益器。故所言所圖,雨露而已,不足掛齒。
二取諧音“語錄”。文末會有心得以短語奉上,以便大家記憶和存留。
因為惡劣的天氣狀況,到達的小伙伴僅8人,其中不乏晚到早退的,核心互動人員約6人。
活動有些松散,我用思維導圖分享了自己的“八大關注”,剛好有時間又展示了幾幅導圖,順便把自己帶的手繪導圖冊也遞給大家傳閱。大家興趣濃厚。
后來的后來,臨近活動結束,談到如何增進彼此了解,我建議可以用意象“對話”。
有人提議留個作業:大家畫一張導圖,說說自己眼中的小伙伴是哪種動物?
下面是大家交的作業
一類:手繪
二類:電腦繪制
可愛的動物一下子拉近了大家的距離,群里因此變得熱鬧起來,互動的話題一個接著一個,連沒有到場的小伙伴也參與進來了。
我也很好奇,在他人眼中的自己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看似一次簡單的作業,背后支持的理論可不簡單呢。
首先是落地見面會,這是易效能部落學習的延續,即一種社會化的學習。解讀詳見葉武濱老師的《善用時間》P17-18頁。
這里的意象對話,主要使用的是象思維。這是我們開啟祖宗們留下的家珍的鑰匙。
離開它,想洞察傳統文化的精髓、探求其本真初心,幾乎不可能。
意象對話技術,本身也是一項很成熟、且被大家認可的中國本土心理學技能。
它主要由我國心理學家朱建軍先生創立,是從精神分析和心理動力學理論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因此,它能產生動力,并有效推動團隊建設,也就不足為奇了。
思維導圖,瑞士軍刀般的思維工具,快速而鋒利地拓展和改寫我們思維的記錄和表達方式。
我不知道,落地見面會+思維導圖+意象對話,會讓大家的頭腦發生怎樣的變化……
子靈雨露:
導圖學用:內容 > 形式。
沒有系統學過如何繪制,僅憑看到的幾幅導圖及簡短的演示,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能畫能用導圖,大大超出我的意料,喜悅萬分。
雖說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些導圖作品或多或少都有瑕疵,但并沒有影響到它帶給團隊的良好的互動效果。
這也更堅定了我從“用”這個門徑入手,引領大家學習導圖的信念。
期待更多的人受益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