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為例子)
這位老師執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級的第八單元的第1課時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參考中要求,本節課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掂一掂 估一估、稱一稱等活動,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過程與方法:學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單位的秤,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的基礎上,會以此為標準估量物體的質量,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體會學習質量單位的必要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xx老師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十分清晰,重點難點突出。整節課教學設計,也是以學生認知特點和學情為依托,數學要素落實為前提,設計合理。
課堂導入不僅切入點“準”,而且極具目的性和針對性。從課前小游戲背一背,來引出物體的質量有輕有重,一個有效的導入能迅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覺得xx老師這一點就做得非常好。
xx老師善于挖掘教材,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花了了很多心思。尤其是在認識千克的這一環節上,xx老師先是讓學生掂一掂1克黃豆感受重量,接著拋出問題,如果裝滿一書包的黃豆又是怎么樣的呢?應該是用什么來做單位?這一環節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不僅讓學生感受了1克的重量,還直接從1克的認識中轉換到千克的認識。方法得當,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實效性的一個設計亮點。
教師語言簡潔精煉,可以看出字字句句都是經過課前精心設計的。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清晰明了。使學生能在最短時間內清楚老師的任務,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也對學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在介紹克和千克通常在什么時候作為單位是時,讓學生讀兩遍并且表揚學生讀書響亮,做得很好,表揚及時,所有的孩子都在老師的鼓勵和調動下,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學習興趣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