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商業銀行貸款:
有差別的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
資產增速取決于負債增速。一般存款,存款現在很難做大,轉化成理財- 成本上升,個人存款轉化更嚴重。
平安、民生、中信存款增加多;平安、光大、中信貸款做得好。
同業(投資等)在年報中沒有準確反映。新發貸款越來越難,資產荒,同業包括投資、債券大幅增加。
利率市場化。去年定價機制基本完成市場化,各家并沒有真正競爭,官方窗口指導,大銀行沒有太大利率區別。
凈利潤增速下滑,四行1%以下,股份制10%以下。不是非常重要的指標,需要關注銀行的凈利潤增速是通過什么途徑實現的:比如計提。
營業收入:凈利息收入、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資產價格降低,產品收益下降。凈利息收入增長困難。做大規模抵消影響。投資收入,包括債券收入。興業銀行加大投資配置(債券、理財、資管計劃),增幅一倍。平安銀行降低負債成本。
凈利息收入比較差的:去年債券、上半年股票,沒有處理好規模-利率的關系,華夏銀行凈利息收入負增長,民生接近負增長。
凈利差反應盈利能力?;钇谧疃嗟氖瞧胀ㄈ说拇婵?,活期多的存款成本低。招行個人業務優勢,農行的網點比較多。招行成本比農行低1BP。政府、軍隊存款,工行建行(社?;穑?,存款成本低。
手續費及傭金。委托代理、理財等占大頭,下行期間資產荒,各大銀行增加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華夏銀行增長多,股份制都不錯,五大行不好。
非息收入。各家銀行營業支出下降(八項規定),資產減值損失增幅大,資產質量下降的結果。
看增長質量主要看各項業務的收入、增速,撥備前的增速。平安、興業、招行、光大。看盈利能力主要看凈利差、凈息差,平安、招行、興業。平安的高凈利差靠貸款高收益,7點幾,承擔更多信貸風險。招行靠個人業務,低負債成本。華夏:高保證貸款的比例,貸款質量有問題。
資產質量。不良率可能都是1點5、6,招行是股份制最高,中信、平安最低。不良率不一定反應風險情況。年末的余額是經過了處置的,核銷、轉讓是關鍵數據,加到不良的分子里(除以貸款規模),是一年中的問題資產比例。平安最高,3.5%;招行興業農行超過3。
不良多代表業績不好嗎?平安的核銷比不良還多,資產處置運作強大,資本雄厚。農行、光大處置能力差。
貸款收益通過衡量負債成本。負債成本大,只能選高收益客戶,沒有低收益的客戶穩健。
撥備覆蓋率。年初銀監會要放松覆蓋率要求,逆周期監管,包括具體政策標準沒有出,但有預期,低于150%。很多銀行把日常的要求降到150以下。
潛在的不良。不良可以披露、核銷或轉讓,即將成為不良的貸款可以調回去。關注類貸款有可能變成不良;不良可以放回關注。不良增速高、關注增速低的,比如農行,標準執行得嚴格。增速都高,資產質量下滑快,民生、華夏;前低后高,控制得明顯。招行,關注增加……
逾期貸款。逾期有期限分類,3-6個月。標準沒有摻雜個人判斷。
不良沒有緩和跡象。長三角、珠三角不良暴露有緩解,此前的不良消化壓力大。風險往中西部擴散。
四行未來資產惡化更大。
股份制,民生、華夏的不良。
都不樂觀,沒有一個行業幸免。城商行、農商行。
不良證券化、債轉股。賬銷案存。
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資產太多,買方市場,價格特別低。不良只能回收10-20%。
一種出表的方式。
不良資產證券化,不是銀行想做就能做,看證券市場。多層次和沒有差不多,要看流動性。
城商行的發展和當地地方政府。南京銀行財報比較好,中部地區城商行的壓力大。
不良資產的量超過處置能力,有些資管公司不收不良,只做通道,或者先找下家再收不良。通過債轉股等拓寬渠道。
四大行不樂觀。歷史原因,大行規模、網點優勢大,政策倚重明顯,國家要支持各種行業都找四大行。船太大不好掉頭,比不上股份制銀行。
股份制
農商行,好的農商行都靠環境和政府實力。風控好的可以做到不虧損,差的虧損,未來一定會瀕臨破產。重慶農商行
保險,真正的保險很少。同質化明顯,銀行代銷。
大資管:一個機構把信托、保險、基金等都概括,拓寬投資渠道,平衡風險-收益,吃下各環節利潤;投資者降低時間成本,產品選擇更多。
銀行客戶、資金最多,要招到響應的人,做好風險隔離。分業監管限制,監管爭權。兩家銀行想做大資管,「理財子公司」,監管一直沒有批。大資管是趨勢。
互聯網的沖擊,余額寶,協議存款,抬高銀行的存款成本。加劇了銀行脫媒,存款成本提高,貸款收益下降,利潤減少。銀行加強網銀,但銷售為主,多開通了一個銷售渠道。沒有從根本上面對互聯網沖擊。開消費金融公司,京東白條等……銀行當前不應該參加競爭。消費金融需要數據積累、征信,銀行相比互聯網公司沒有優勢。
債轉股。增加處置渠道,降低不良壓力;定價、轉讓、管理的道德風險,債轉股本身不需要新發貨幣,把企業-銀行的風險連接得更加緊密,可能造成更多貨幣投放。
投貸聯動,規定商業銀行不能從事信托、證券業務,也不能投資。商業銀行法。債轉股、投貸聯動需要新的制度安排。對標的企業進行股權投資。銀行不能直接進行股權投資,通過子公司投,母公司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