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經(jīng)歷只要善于利用都是財富,不善于利用都是浪費時間。
P2P爆雷潮,公司債券違約不斷,樓市強調(diào)控,股市的暴跌至今也持續(xù)了半年......
今年,大多投資者是迷茫的。
據(jù)我所知,已經(jīng)有很多人帶著遍體鱗傷離開了這傷心之地,大多都會給自己找個借口,更有甚者會罵幾句時事。還留在股市的,很多也只是被套牢而不舍得割肉,如果解套不少都會賣出。
也許他們還不懂神奇的二八法則吧。在任何一個事物中,最重要的因素只占約20%,其他80%的因素是次要的。
比如,空氣中氮氣占78%,氧氣和其他氣體占22%。社會中,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80%的人只擁有20%的財富。
股市中,大多盈利來自于20%的時間,剩下80%的時間是不賺錢的。眼下,人們正在經(jīng)歷的就屬于這“80%”的部分。
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人,成功了就覺得是自己努力的結(jié)果,失敗了就抱怨命運不公。
股市中就更是如此,在2015年的瘋牛中,人人都是股神,配資、賣房炒股的比比皆是。但隨后股災來了,他們都在怪國外做空勢力、怪監(jiān)管不力、怪內(nèi)幕交易等等。
甚至在當時,有瘋狂的投機者因為分級B下折虧損巨大而聚眾鬧事,希望政府兜底。這和房價跌了砸售樓處的那群人有什么區(qū)別?
以上的描述屬于80%的人正常的想法,但如果想成為那20%的人,就必須換個角度看問題。
嘗試反過來想,在成功的時候感恩幫助過自己的人,感謝命運的安排,而在厄運中反省自己,平心靜氣,也許更容易等到時來運轉(zhuǎn),更容易接近成功。
今天書生重溫了巴菲特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發(fā)表的一篇文章,叫《買入美國,本人踐行》,感觸頗深。(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公眾號對話框輸入“巴菲特”查看該文章。)
我們都知道熊市是價值投資者的春天,但能知行合一的人并不多。
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巴菲特如同一位潛伏已久而最終發(fā)現(xiàn)目標的獵人,在大多數(shù)人絕望的時刻,他扣動了扳機:
9月23日,巴菲特宣布投資高盛50億美元;
9月29日,巴菲特宣布投資比亞迪18億港元;
10月2日,巴菲特宣布投資通用電氣10億美元......
據(jù)統(tǒng)計,在雷曼兄弟破產(chǎn)后的25天內(nèi),巴菲特瘋狂投資了150多億美元。
我等只剩下佩服,崇拜。
股市80%的時間都是用來等待,磨底是煎熬的,一直磨到人心煩意亂、坐立不寧,然后滿盤昏招,不斷送上帶血的籌碼為止。
渡盡劫波兄在否?
文/布衣書生 理財自媒體:復利人生 (ID:moneylife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