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經典 升華生命。諸神的恩寵讀書筆記系列之七】
一、熱愛李娟的文字
世上有無數個叫李娟的女孩,只有阿勒泰的那個李娟讓人過目不忘。
如果用自然界的一種動物來形容李娟的散文,我會選小鹿。小鹿純潔,敏捷,靈性,美麗,又透著呆萌。李娟的散文正是如此,讀她的散文,是極大的享受。
最近,重新讀完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羊道》三部曲、《冬牧場》等。第一次閱讀李娟是2014年年底,她的書帶給我的不僅是震撼和感動,還有力量。從此,成為她的鐵粉。只要她還寫,我就會是她最忠實的讀者,也許是之一。
二、為什么要向李娟學寫作
李娟不是橫空出世的文壇暴發戶,從少年時代起,她就筆耕不輟,零星發表作品,寫專欄。直到阿勒泰系列震驚文壇,才算熬出頭。漫漫十年寫作路,一朝成名天下知。盡管我覺得她是個地地道道如假包換的天才,但天才也需要努力啊。目前,李娟出版的書已有九部之多,如果照這個勢頭寫下去,沒幾年她就能著作等身了,甚至遠遠超過她的個子——目測她應該不到一米六五吧。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她高中沒畢業就輟學了,沒上過大學,可這并不影響她的才情。文字在她筆下,像木頭在魯班手里,像泥土在泥人張手里。有句古話形容美樂是“繞梁三日,余音不絕”,依我看,這句話也可以嫁接過來,形容李娟的散文。世界上如果真的存在神筆馬良的故事,那么,那支筆現在一定落到了李娟手里,被她死死攥住,視若珍寶。說實話,我常常想,像李娟這樣的人(還有余秀華),如果一路上大學,上研究生,上博士,進黨政機關......那怕就完了。寫出來的多半得是老氣橫秋的八股文,浪費了天賜的好才氣,罪孽啊?!€好沒有。
她獲獎的情況,請問度娘,不贅述。只說一句,獎項都是嚴肅文學范疇的,含金量杠杠的。
三、李娟散文藝術特色分析
太喜愛李娟的文字,所以專門花時間分析出她文章特色,權當自嗨吧,如果能對他人有益,那更是意外驚喜!下面,僅以《我的阿勒泰》一書為例,管中窺豹,試著從主題、素材、結構和語言四個方面,談談我所理解的李娟散文的獨特之處。
1、主題
主題是文章的靈魂,主題也決定了文章格調的高低。讀李娟的散文,常有一種端起望遠鏡眺望生命的感覺。這種感覺是通過一篇篇生動有趣而內容瑣碎的文章累積起來的,深遠而厚重。所以,李娟的散文很暢銷,但是她的散文是可以流傳下去的那種經典暢銷,而不是一陣風式的那種膚淺的暢銷。
總體來說,李娟的散文主題可以歸納為一句話:熱愛生命。再細分,大致有五個方面:
(1)生命的孤獨
(2)生命力的頑強
(3)人的渺小
(4)萬物有靈且美
(5)慈悲
2、素材
讀每一篇散文,你像是撂下望遠鏡,坐在顯微鏡前,仔仔細細觀察切片上的每一個細胞,研究它們細微的運動。外婆,母親,牧民,小孩兒們,小貓小狗,花花草草,生活里的各種小確幸,就是那張切片上待研究的細胞們。
李娟文筆細膩生動,有賴于她極強的觀察能力。讀她的散文,她筆下的人和事像放電影一樣,一幀一幀的印入讀者腦海。我常常懷疑,李娟能把一坨牛糞寫出花兒來,關鍵是,還毫不做作。后來,這種猜測在《羊道》中被證實,她不僅把牛糞寫成富麗堂皇的宮殿,連牛糞里的屎殼郎也被寫成正在享受盛宴的皇親國戚。太有意思了!契柯夫曾對青年作家說“要能把桌子上的一只煙灰缸寫出一個好看的故事來”(大意),就是說在留心觀察和發揮想象力對寫作的重要性。
前兩天,看了一眼李娟最近的博客。她寫一只路上碰見的壁虎,寥寥幾行,那只壁虎就活了??梢?,這種能力是她平時就養成的,觀察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事事留心皆學問。李娟確實做到了,而且做得很認真。
3、結構
文章結構就是文章內部的組織和構造,簡單說,就是安排情節和組織素材的方式。結構好,文章就波瀾起伏,扣人心弦,讀起來津津有味。結構不好,文章容易重點不突出,散亂無序,不忍淬讀。可見,文章結構的重要性。
讀完李娟的七本散文,我終于明白了,她的文章為什么能牢牢把我抓???七本書,摞起來也是很高的一截了,居然被我一字一句高高興興地讀完了。好吧,我讀書少,從來沒有讀過同一個作家的這么多書。
為什么她的文章如此吸引人?結構安排得極好,是重要原因之一。讀李娟的散文,更像是讀小說,在真實有趣的基礎上,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下面,以《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一篇為例,簡單分析下李娟是怎么安排這篇文章的結構的。
一開頭,文章寫再荒漠地帶騎摩托車出行的種種好處,比如隨時能走,不用等車;出行成本低;不暈車等。接著,筆鋒一轉,寫摩托車出行也有不好的地方,主要是風沙大,一路上很受罪,等等(對比)。然后,她寫休息的時候,自己掏出五塊錢,風太大,錢被大風刮跑了,趕緊去追錢。為什么要掏錢呢?因為摩托車行到半道沒油了。為什么沒油了?因為管子漏油。所以要買油(倒敘)。隨后,她寫她繼父回憶一次在戈壁灘爆胎的情形,那次更慘(插敘)。終于等來一輛摩托車,主人熱情地分了一些油給他們。為了表示感謝,她想給那人點錢,于是她就去掏那五塊錢......看,故事到這里,形成了一個閉環。一件平淡的小事,在李娟筆下一波三折,一下子變得充滿戲劇性,趣味盎然。再加上她幽默詼諧的語言,絕了!
此外,她的一些文章,開頭往往有“一驚一乍”的特色。比如這篇《趕?!?。第一句寫道“我聽到房子后面的塑料棚布在嘩啦啦地響,帳篷震動起來。不好!我順手操起一個家伙就去趕牛?!蹦闶遣皇窍胫腊l生了什么?接著看唄。
還有,有些文章就是最直接的開門見山式。比如《小孩努爾楠》。開篇是這樣寫的“小孩努爾楠的聲音屬于那種音量不大,穿透力卻特強的類型?!焙苤苯恿水數貙懗鲞@個孩子的特點。中間又用具體事例寫這個孩子怎樣天真可愛,很有趣。
李娟散文的結尾也很有特色,常用的兩種,一是戛然而止,一是聯想。意境悠遠,耐人尋味。例子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
文似看山不喜平。李娟的散文里,倒敘和插敘很常見,起承轉合順暢自然,文章布局十分精巧。在《我的阿勒泰》一書中,尤其明顯。她的文章開頭抓人,情節曲折,代入感極強。
4、語言
語言文字大師老舍先生在《我怎樣學習語言》中說:“我們須從生活中學習語言?!?,并認為寫文學作品,應該盡量使用人人都聽得懂的大白話。他認為這一條對作家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他還說,沒有生活,就沒有語言。
每一個讀過李娟散文的人,都驚異于她對語言文字的駕輕就熟,信手拈來。她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個人覺得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好文章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平字見奇,樸字見色”,這一點,李娟的散文中非常明顯,幾乎不用生僻字眼,行文非??谡Z話,流暢、有趣!生動有趣,是李娟文章語言的最大亮點。
大致總結了一下李娟散文的語言特點:
(1)大膽造詞(文章一般不提倡造詞,但她造得很形象很精準,是例外);動詞運用的極精準。
例. 他嚴肅地從自己左手邊的抽屜里摸半天摸出一個玻璃瓶,嚴肅的擰開蓋子,往左手手心里倒出一把白藥片,然后用右手手指在那堆藥里點點點點點......,非常負責任的說出一百到兩百粒(足夠你再病五次的),剩下的原倒回瓶子,在很大方地“刷”地的從正在看著的雜志上撕下半頁紙,嚴肅的給你把藥整整齊齊包好——“一天三次一次三粒。”(《要是在喀吾圖生了病的話......》)
(2)排比句,象聲詞,列舉,通感,想象力豐富,聯想能力強(兩者不太一樣)。
例1.列舉&通感:小孩努爾楠的聲音屬于那種音量不大,穿透力卻特別強的類型。嬌脆、清晰,像是在一面鏡子上揮灑著一把又一把的寶石——海藍、碧璽、石榴石、水晶、瑪瑙、貓眼、紫金石、霜桃紅、緬玉......
例2.想象力:去澡堂洗澡,帶必備的用品——這是很簡單很簡單的事情,我卻總是做不好。當我側著身子又一次繞過水池子走向我經常使用的一個龍頭時,便拼命想:這次忘記了什么呢?這一次又是什么呢?什么在意識中消失了呢?我還有什么不曾感覺到、不曾觸及到的呢?我側著身子在擁擠的森林中行進,草叢深厚,灌木濃密,樹木參天。我發現一只靜靜伏在布滿翠綠色字母圖案上的蜘蛛網的、背部生有紅色塑料紐扣般明亮的奇特器官的六角蜘蛛,我輕輕地扒開枝葉,俯身在那里長久地看著。這時有人從我背后悄悄走開,永遠走開......而在此之前,我在這森林里獨自穿行千百年,沒有出口,沒有遇到任何人。(《我們這里的澡堂》)
(3)細節描寫(特寫),夸張,比喻,自問自答,雙關句。
例1夸張:可日子一久,發現在這種鬼都不路過的地方,壞人根本就混不下去。(《在河邊》)
例2細節描寫: 可他總是穿著襤褸寬大的衣服,長長的袖子上打滿補丁,一直垂下來蓋住指尖,肩縫上脫了線,鞋子被大拇指是個頂出一個洞來,但他并不為此感到些許的難為情,他回過頭,向戲劇里甩水袖一樣把小手從肥大的袖子里抖出來,他在柜臺上,露出鼻子以上的部分,神情專注而坦白。(《小孩努爾楠》)
(4)高頻口語詞:“生疼”“xx得很”“xx死了”“美得你”“天大的xx”,非常有生活氣息。這個例子太多了,且都是短句,故不舉例。
(5) 生動的人物對話:非常多,不舉例。
(6)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
例:我不是一個沒有來歷的人,我走到了今天,是我的祖先在使用我的雙腳走到今天;我不是一個沒有根的人,我的基因以我所不能明白的方式,清清楚楚地記錄著這條血脈延伸的全部過程;我不是一個沒有故鄉的人,那一處我從未去過的地方,在我外婆和我母親的反復講述中,反復觸動我的本能和命運,永遠留住了我。那里每一顆深埋這地底的紫色漿果,每一只夏日午后準時振翅的蟬鳴,比我親見過的還要令我熟悉。(《我家過去年代的一只貓》)
(7)借人抒情,借景抒情,夾敘夾議夾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摯。
例: 那時我都上六年級了,六年級班設在六樓,八十歲的外婆懷里揣著,燙燙的鍋盔,從一樓開始慢慢爬樓梯,在早自習的,書聲朗朗中,一階一階向上,爬啊爬啊,最后終于出現在六樓我的教室門前,那是我所能體會到的最初的,寬廣的安靜感,在外婆給我帶來的一場又一場的安靜之中,生命中的惡意一點點消散,漸漸開始澄明懂事起來。今天的我,似乎達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勇敢狀態,又似乎以后還會更加勇敢。(《想起外婆吐舌頭的樣子》)
四、隨感
前幾天,恰好看到一段李娟自述,覺得寫得很好,摘錄如下“和許多一出手就是代表作的天才作者相比,我是逐漸進步的。第一本書寫得并不好,激烈而空洞。那本書寫成于2000年,21歲。出版得很不順利,被出版社壓到2003年才面世。但其間一點也不著急,因為在那兩三年等待的時間里,漸漸看到了這部文字的很多問題和毛病,想改寫,卻總被告之即將出版來不及了。因此出版后感覺一直淡淡的,非常遺憾。出版社給的樣書,一本也沒要。在許多場合也盡量避免提到這本書。但是,作為一部早期作品,它與自己當時的能力與狀態是相對應的,也能夠接受吧。出第二本書和第三本書時吸取教訓,慢慢琢磨了六七年,修改過無數遍,時機成熟了才從容出版。盡管還是有許多問題,但自己滿意多了。拿到書的時候也很高興?!笨赐赀@段話,兩點感受:一、真是個實誠的姑娘!二、我得承認,當看到“修改過無數遍時”這句話時,我感到驚喜和感動!看,就連李娟,都需要不斷修改自己文章呢!
忘記是哪個哲學家說“如果把每一個人的歷史寫下來,都會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畫卷”。寫作,技巧好學,境界難悟。李娟的散文,是喜歡寫作朋友可以借鑒學習的文字。她的文字都是基于自身經歷寫出來的,取材于生活瑣事,經過細致入微的觀察,非常用心地寫就的,文章處處流露著樸實無華的氣息。透過她的妙筆,我們能真實領略到新疆之壯美和哈薩克牧民之淳樸。李娟把對生命的贊美和對新疆這片土地深深的愛,用她溫情細膩有趣的筆,呈現給我們。真誠而感人!
感謝李娟!你樸素、靈性、深情的文字,帶給我一遍遍感動,一遍遍自??!李娟,虔誠地祝愿你在寫作之路上,永不停息,一路光明!
(完)
寫于2016.9.5
諸神的恩寵座右銘
【認認真真讀書,踏踏實實碼字。做一個不給自己貼任何標簽的人】
原創文章,請勿盜用,如需轉載,私信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