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戰士們與新一代的戰士們都狂放起來,左手牽著黃色的大狗,右手上有著兇狠勇猛的獵鷹,身穿用貂皮做的衣服,頭戴錦官帽,每一個人都騎著戰馬,那氣勢氣壯山河,不能讓老百姓們白白送行我們啊!為了不讓老百姓們白費心思,我一定要親自射下老虎,像三國時的孫權一樣,我雖然喝了酒,我的頭發也有些花白,但這又有什么問題呢?我仿佛身在云中,我何日才能與馮唐一樣呢,我會將弓拉的如滿月一般圓,在西北眺望,去射那天狼。
? 這首詩以前面幾首不同。他使我看到了蘇軾的另一面——奔放。當時的北宋重文輕武,我覺得蘇軾可以在這個時候練兵也是很有抱負的,我覺得蘇軾可能在想,國家不重武,那到時候如果被人攻打怎么辦,我可不能不救吧,所以我要練兵,我要讓國家在這方面強大起來,這首詩,我最喜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我覺得他寫出了蘇軾的扇形。他說,不能讓老百姓白費苦心,也寫出他偉大的報負,和孫權一樣親自去射殺猛虎,其實他并不一定射中了老虎,但他的心放在這里,我們不得不佩服。他是一位全能人才:大詩人寫出很多使人可以悟出人生道理的詩句;因為美食大廚做出東坡肉,這樣讓人一提到就流口水的美食;是一位軍事家無論如何都要像孫權一樣雄姿英發……其實,北宋末年發生靖康恥和不重用武官有很大關系,可蘇軾沒想到會發生,但我覺得他肯定知道這么做得不好之處。他也許不會想到,在他去世五年后自己現在身處的這個國家會被一個小小的金給打敗,蘇軾也很有先見之明,他思考過重文輕武的缺點。我們知道北宋出了很多偉大的文人:歐陽修、晏殊、曾鞏、蘇轍、范仲淹、王安石、他們也都是地地道道的文官,但他們和蘇軾的性格上、才能上都有差別,即使在當時那一段時間內他總是被貶來貶去,但他總能快速地喜歡上這個地方。蘇使用他那偉大的心胸迎接了一切,好像從來沒有裝不下什么,這就是我們說的曠達吧。心怎樣人怎樣,蘇軾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以前我一直以為李白很偉大,但現在我的眼中李白比蘇軾若了不少,蘇軾有很大的報復,但他總被排擠。李白不一樣,他會不開心,寫下《將進酒》這樣的詩歌。在這首詩中沒有了,那種擔憂更將他的擴大,展現出來,我們和他一樣生活在這土地上、他的精神既然是永恒的,我們又會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