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都怕死,害怕失去親人,害怕離開這個繽紛的世界,最怕的應該是被大家忘記,如同《尋夢環(huán)游記》里一樣,當不被任何人想起的時候,這個人就徹底消失了。想一想要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當然不寒而栗,當然不想死亡。
可是死亡卻是不可避免的。那怎樣才能相對來說坦然些呢?答案千千萬萬,但單純地不計成本地延長生命的長度應該不是最佳的答案。
我們思考問題時,要從系統(tǒng)的角度而不是獨立的角度看問題。比如說當面臨死亡時,考慮問題如果只注重一點:延長生命。那就會相當焦躁,因為忽略了很多方面,比如:這樣做的意義有多大?能夠給后人帶來什么影響?自己的幸福指數(shù)有多少?等等。
我們繁衍后代是為了生命的延續(xù),自己死后通過對后代或他人的影響來繼續(xù)存在。這才是長生不死,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之一。
用一句俗語表達就是:你不在江湖了,江湖上還流傳著你的傳說。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對于治療方法的選擇同樣要用系統(tǒng)的方法來思考問題。“不惜一切代價殺死病狀的過度醫(yī)療方式會讓患者的生命質量變得糟糕。現(xiàn)在逐漸被“與疾病和諧共處,提高生命質量”的姑息治療思路替代。
不惜一切代價殺死病毒是用獨立的觀點看待問題的突出表現(xiàn)。因為只考慮系統(tǒng)中的一個方面,導致的后果就是患者的生命質量下降,惜命的人對自己下如此的狠手,從另一方面講是不是不愛惜自己的表現(xiàn)呢?
一個聰慧的摯友曾經說過一句這樣的話,瘤子長了就長了唄,只當是個孩子養(yǎng)著。當時沒有體會,現(xiàn)在回味起來真的是智慧無窮。
她的另外一句經典是,保持好心情愉快地活著比吃什么藥都強。一句話道破天機,據說人生病除了遺傳、飲食、運動等因素的影響外,最大的影響因素是心態(tài)。
抱著“與疾病和諧共處”的態(tài)度,盡量高質量地活著似乎是一種更輕松的生存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