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我去圖書館借書,可能是因為孩子們放暑假了,人特別多,整個一樓大廳嘈嘈雜雜的。
直奔二樓,刷卡進去,九點二十六分。我徑直走到索書臺前,還是這里安靜啊。
不知道他是一直站在索書臺旁邊“守株待兔”,還是看到我之后才走過來的,總之,我剛觸到鍵盤,他就過來和我搭話:
“姑娘,我有件事,你能不能幫一下忙。”
說話的是一位六七十歲的老者,他身穿一件軍綠有點接近于黑色的T恤衫,背有點佝僂,瘦削干枯的腿上掛著一條褶皺的黑色短褲,一個藍色布袋子在他手里緊攥著。
“什么事?”一個三分禮貌七分冷漠的問句。
找我有什么事情呢?我的手一邊撥動著鍵盤,并沒有停下。
“我的眼看不清,我想找一本書......”他語無倫次地和我描述著他的問題。
說不出來,就是一種“心突然放了下來”的那種感覺擊中了我。
我很快了解了他的問題,就是他要到一個國家去旅游,想找一本與那個國家相關的旅游類書籍,提前做做功課。
“馬耳他,和馬爾代夫,是不是,是一個地方嗎?”老人說話很慢,很有耐心。
一方面因為是在圖書館,我們旁邊就是閱讀區,不好大聲和他講話;另一方面,怪我地理沒學好,再加上孤陋寡聞,我沒聽說過“ma er ta”這個國家:“應該不是吧......”
我小聲含糊其辭地回答他,又覺得不妥:“我還是幫您搜搜看吧?!?/p>
“對,你幫我搜搜看,有沒有這個書。”
我在電腦上輸入拼音“ma er ta”,自動出來的是“瑪爾塔”,點擊檢索,跳出來幾本書,沒有一本是介紹一個國家或一個地方的。
“好像沒有這本書......”我告訴他。
“馬耳他和馬爾代夫是一個國家嗎?”他還沒有放棄這個問題,我真想去問問我的地理老師。
“您到底是去ma er ta還是去馬爾代夫旅游???”我答非所問。
“馬耳他。”他肯定的回答。
“這里顯示沒有這本書。”我告訴他??吹剿坪跤行┦?,我還是于心不忍:“我用手機幫您上網查一下好吧?!?/p>
“好,好,謝謝你了?!彼指屑?。我在手機上百度了一下“瑪爾塔”,互動百科上推薦的是一部1974年的同名電影,顯然不是他所說的一個國家。我想,只要老人沒有記錯,那應該就是“ma er ta”三個字沒有對上。我把“瑪”換成了“馬”,重新搜索,這次百度百科上推薦的“馬爾塔”是一名足球運動員。我手指往下滑了滑,突然眼前一亮,在“馬爾塔——相關地名”一欄下面,有個“馬耳他”。我點進去,果然有這個國家。
我告訴他,剛才輸錯字了,我再重新幫他搜索一下。我在電腦上重新輸入“馬耳他”,顯示未搜索到先關書籍。
“沒有這本書?!蔽蚁氪蟾潘娴囊?。
“馬耳他和馬爾代夫是一個國家嗎?”后面已經有一個排隊使用索書臺的讀者了,我讓他到我前面先搜。
“不是一個國家。”我現在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他了,“馬耳他是地中海中心的一個島國,屬于南歐,馬爾代夫在南亞印度洋那邊”
“那馬耳他大概在哪里啊,什么位置?”他問我。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大概在南歐,是地中海的一個島國,我都已經告訴過他了,還要怎么大概呢?難道要把歐洲地圖搜出來給他看嗎,可他眼睛看不清啊。
“您和誰一起去旅游???”我問他。
“和我兒子一起。”他說。
“那您可以回家問問他啊。”
“他忙,沒空......我就是想找本書,提前看看介紹?!彼局鴽]走,我前面的那個人也已經搜索好離開了,我繼續讓了一個后面排隊的人。
“馬耳他的鄰國是哪個國家???”他向我拋出另一個相關問題。
“它是地中海中心的一個島國?!蔽蚁胫車鷳摱际呛0?,所以又一次答非所問。
“有沒有與他相鄰的國家?應該就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吧?”
“對,是一個很小的島國?!蔽矣职咽謾C拿出來,百度百科上的簡介再翻了一下,鄰國,鄰國,上面都是講它的歷史,沒講地理啊。我繼續翻啊翻,眼睛突然間捕捉到“毗鄰意大利”五個字。
“意大利,它的鄰國是意大利?!蔽規缀跏窃诩恿?。
“意大利啊,哦,離意大利比較近......”他像是在自言自語,“這里搜不到馬耳他的書?”
“搜不到,畢竟圖書館的資源有限?!蔽倚πΓ懊娴哪莻€人走了,我過去搜自己要借的書。
“謝謝你啊......”
“不用謝?!?/p>
電腦上顯示九點三十四分。他離開了,沒有借一本書,雙手在背后攥著那個空空的布袋子,就那樣孤孤單單地離開了。
看著他的背影,那一瞬間我突然開始內疚和慚愧。我怎么不再幫幫他呢?剛才到底有沒有看清搜索結果呢?我怎么不把百科上的東西再多介紹一些給他呢?但他就那么孤單地離開了。
或許某一天,當他踏在馬耳他那片異國的土地上,他一無所知,只記得有一個姑娘告訴他,馬耳他的鄰國是意大利,可能離腳下的土地不遠。
本來,世界可以更美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