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為什么我們做了那么多的打卡計劃,最終都成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后不了了之了呢?除了人本身的惰性使然,還因為我們的行為動機發生了變化。剛開始,我們是出于提升自我的需要而制定出健身、閱讀等各種打卡計劃,為了遇見更加優秀的自己,所以在制定計劃的時候我們躊躇滿志的。開始實施計劃的時候,我們也像打了雞血一樣,努力去完成各種打卡計劃。漸漸地,我們的行為動機發生了轉移,純粹為了完成打卡而去健身、學習,慢慢變得無趣和枯燥。只要中途缺卡幾次,就會陷入焦慮和自我批評,最后變得越來越吃力。
? ? ? ? 我們從剛開始的為了學習成長去打卡,轉變成為了完成打卡而不得不去學習,從內心需求變為外在形式,行為動機已經本末倒置了。這導致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分散,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學習效能也跟著下降,為了打卡而打卡,最后也只能半途而廢了。
? ? ? ? 生命的意義本身在于身心合一,享受生命過程中的樂趣。只要專注于學習本身,享受到學習過程的樂趣,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即使中途學習過程偶爾中斷也沒什么關系。
? ? ? ? 那我們該如何做到學習和打卡相結合呢?有以下兩大策略:?
一、用記錄行動過程代替打卡。記錄學習過程,讓自己的成長有跡可循,也就更能專注于學習本身。
二、設下限,不設上限。難易適中,量力而行,讓學習始終處于舒適區邊緣,我們也就更加能夠享受到學習過程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