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三個文檔
一
商業需求文檔(BRD):哪能賺錢?怎么賺錢?賺多少錢?
市場需求文檔(MRD):賺誰的錢?憑什么賺?好不好賺?
產品需求文檔(PRD):用什么賺?怎么多賺?產品需求文檔是將商業需求文檔(BRD)和市場需求文檔(MRD)用更加專業的語言進行描述
二
1.BRD:全稱為: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
特點:BRD是產品生命周期中最早的文檔。根據英文直譯過來就是”商業需求文檔“的意思,指的就是基于商業目標或價值所描述的產品需求內容文檔(報告),其核心的用途就是用于產品在投入研發之前,由企業高層作為決策評估的重要依據。其內容涉及市場分析,銷售策略,盈利預測等,通常是供決策層們討論的演示文檔,一般比較短小精煉,沒有產品細節。
要求:內容和格式要求夠直觀、精煉,要點突出
BRD的受眾群體
不同的企業,不同的時期以及不同的決策環境,使得BRD的決策層必然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產品經理在日常產品管理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市場分析或調查,掌握到了一個潛在的、未被滿足的大量用戶需求,而這些需求背后將映射著一個廣闊的市場空間。于是在產品經理撰寫BRD文檔后,面臨如下受眾群體:
資本型:以CFO(首席財務官)、財務總監之類為主;
市場型:以市場總監、運營總監之類為主;
研發型:技術支持型,以CTO(首席技術官)為主;
戰略型:董事長、CEO首席執行官、COO或直屬副總裁
BRD報告要素
資本型:為對財務來說,付出都是負資產,最好的方式是只進不出,那樣就是只有利潤沒有成本。在BRD中,要專門針對這一方面,做一份詳細的報告。而通常而言,做一個互聯網項目,主要的投入在于“人力成本”“運營或營銷成本”“時間成本”“軟硬件成本”“環境成本”,如果單給出成本計劃,財務肯定不樂意了。所以,一定要明確給出收益預測,而有時候項目不是關注短期效益,更多的項目在初期通常不大可能獲得大的效益,這就需要報告中體現出長遠的效益預測。
市場型:做市場,最關注幾個方面:
1、有沒有成熟的推廣渠道
2、有沒有競爭對手,外部環境如何
3、有沒有營銷資源,市場占有情況
4、市場空間有多大等
有成熟的渠道,營銷工作就容易開展,如果沒有,項目難度就會大增,有可能根本就無法落實。外部環境,通常指行業環境和市場環境,政策環境,越成熟的市場環境,對新興項目越不利,而越規范的政策環境,也對項目越不利。市場占有情況和市場空間的關注是相似的,就是要看我們有大的市場蛋糕可以吃。
戰略型:對于公司的VP或COO而言,這個層次的領導,做到這一層面的領導通常眼界都會比較開闊,戰略眼光高,看得遠,想得透,抗風險性強!他們通常不會注重短期效益,而且也不僅僅只是關注單一的“錢”的效益,還包含關注是否是潛在市場或新興市場,是否有長期投資的價值,未來的趨勢是不是很好,風險是什么等等。
研發型:大多數產品經理并不一定具備很強的技術研發功底。對于寫報告的人來說,研發這塊可盡量簡化表達,目的就一個,讓研發的Boss充分理解你想做的項目是什么樣的,主要有什么功能模塊(確定架構設計)是什么類型的網絡功能(確定性能支撐)就ok。
BRD報告匯報過程
掌握了關注點,再預演一下BRD報告的過程:
會議開始,你總得先給與會的領導介紹一下你的產品要做什么吧?(解決什么問題或滿足什么用戶需要)
為什么要做?談談背后的原因(背景、市場空間、競爭對手、環境)
打算怎么做?(產品規劃、模塊規劃、研發計劃、運營計劃)
需要多少資源?(人力成本、軟硬件成本、運營成本)
最終能獲得什么收益?(帶來收入、帶來用戶、擴大市場、占有市場先機、滿足未來三年戰略規劃等)
做這個有沒有風險?(開發失敗?失去市場機會?失去先機?競爭不過對手?沒有帶來收入?沒有帶來用戶?與公司戰略背道而馳?
2.MRD全稱: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
3.PRD全稱:Product Requirements Document
該文檔是產品項目由“概念化”階段進入到“圖紙化”階段的最主要的一個文檔。當然,這個定義針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產品。廣義上來講,產品需求的描述,應該包含有產品的戰略和戰術,戰略是指:產品定位、目標市場、目標用戶、競爭對手等。戰術是指產品的結構、核心業務流程、具體用例描述、功能&內容描述等。
PRD的主要使用對象有:開發、測試、項目經理、交互設計師、運營及其他業務人員。開發可以根據PRD獲知整個產品的邏輯;測試可以根據PRD建用例;項目經理可以根據PRD拆分工作包,并分配開發人員;交互設計師可以通過PRD來設計交互細節。PRD是項目啟動之前,必須要通過評審確定的最重要文檔。
文檔的命名和編號
XX產品XXXX需求PRD_V2,即對本次迭代的需求任務做命名,這樣更便于閱讀和記憶。
公司名+產品名+PRD+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