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最早發現、種植和品飲茶葉的國家。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處處散發著茶葉清香。
? 茶葉是一種健康和天然的飲品。茶可大俗——有道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它是“開門七件事”中的一種,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大眾的日常生活;茶亦可大雅——常言說,“琴棋書畫詩酒茶”——它是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媒介,可以讓人超凡脫俗物我兩忘。正因為茶葉雅俗共賞,使得它不單純是一種飲品,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 隨著茶葉保健功效的不斷被進一步揭示和認知,隨著社會公眾對健康關注程度的日益提高,隨著社會公眾對精神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強,人們對茶的關注程度和興趣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茶、接觸茶、品飲茶和喜歡茶。?
發展史:
1. 遠古到南北朝時期
? “神農嘗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相傳由神農氏嘗百草而發現茶。到戰國以后,在古文獻中即有“荼”的記載。從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追述中可知,我國商末周初之時,古之巴蜀地區即已種茶產茶。《爾雅》在“釋木”部中記載,“槚,苦荼”。王褒在《僮約》中有“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的記載,反映我國西漢時期古巴蜀地區居家已有烹茶、飲茶的情節。東漢華佗在《食論》中指出,“苦荼久食,益意思”,即飲茶有益智的功效。東晉南北朝時期,一些有識之士則把飲茶視為清廉節儉的象征。
2.? 隋唐時期
? 隋唐時期,國家統一,經濟發展。
? 隋朝開通南北大運河,便利南茶北運和文化交流。社會出現將“荼”字減去一筆,俗寫成“茶”。
? 唐代開元年間,北方佛教禪宗興起,坐禪祛睡,倡導飲茶,飲茶之風由南方向北方發展。上元至大歷年間,陸羽《茶經》問世,成為我國也是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分述茶的起源、采制、烹飲、茶具和茶史,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茶業和茶文化的發展。
? 唐代建中三年朝廷開始征茶稅,隨后實行茶葉由官方專營的“榷茶制”。
3.? 宋元時期
? 宋元時期,茶區繼續擴大,種茶、制茶、點茶技藝精進。
? 始于唐代的“茶馬互市”至宋興盛,用于易馬的茶葉大量發展。宋代貢焙南移,選在建安郡(今福建建甌)設置規模宏大的貢茶焙,生產“龍團鳳餅”茶等數十種精品貢茶,時稱“茶綱”。民間興起“茗戰-斗茶”活動,而后風行數百年。
? 宋代茶文化發達,出現一批茶學著作,如蔡襄《茶錄》、宋子安《東溪試茶錄》、黃儒《品茶要錄》,特別是宋徽宗趙佶親著《大觀茶論》等。宋元之際,劉松年《盧仝烹茶圖》、趙孟頫的《斗茶圖》等更是中華茶文化的藝術珍品。
4.? 明朝時期
? 明代朱元璋體恤民艱,詔令“罷造龍團,惟采芽茶以進”,從此我國茶葉生產由團餅茶為主轉為散茶為主。茶類有了很大發展,在綠茶基礎上,黑茶、黃茶、烏龍茶、紅茶、白茶等茶類相繼創造出來。
? 明代強化茶政茶法,為鞏固邊防設立茶馬司,專營以茶換馬的茶馬交易。
5.? 清朝到民國時期
? 清代海外交通發展,國際貿易興起,茶葉成為我國主要出口商品。康熙23年,清朝廷開放海禁,我國飲茶文化和茶葉商品傳往西方。在民國初期,創立初級茶葉專科學校,設置茶葉專修科和茶葉系,推廣新法種茶、機器制茶,建立茶葉商品檢驗制度,制訂茶葉質量檢驗標準。
6.? 新中國時期
?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視茶業。 1949年11月23日,專門負責茶業事務的中國茶業公司(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立。自此,茶葉在生產、加工、貿易、文化等多方面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