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督導
問:你看這個案例從哪一塊開始先聊
答:如何更快地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因為每次時間都不夠用
問:您是如何在三十分鐘就找到他的癥結的?您害怕自己會站在家長的立場上?
答:自己總是回避關于父母的話題,總覺得兜不住。
問:你說的這個與剛才所說的找到關鍵點有什么關系?這個是你最想要的嗎?
答:父母和孩子雙方都很你委屈時,我該顧及哪一個?
問:那你最想聊哪一個?(澄清,具體化)
那你怎么看你剛才說找關鍵點到現(xiàn)在又忘了?
所以我們再確定一下,今天我們最想聊什么
如果你能清晰思路的話你的咨詢會有什么不一樣?
我不知道,你自己想一想
遇到父母問題你當時是怎么想的?當時是你想聊還是你自己想聊?
我在咨詢中害怕死亡這個事情,跟剛才脈絡有什么關系?您自己怎么看的?
是什么讓您意識到這一點?所以當你領悟到這一點的時候您會有什么不一樣?
如果當你這樣做了,您的咨詢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是什么讓你感覺是這樣的呢?
你剛才說過,你以前咨詢室友效果的,你當時是怎么做到的?
你是怎么做到讓孩子一直不停說的呢?
你怎知道你不做啥就達到這個效果呢?
除了學生好之外,你是怎么做讓學生一直說話?還有哪些?
我聽到是這樣的,你帶給學生的是他們需要的?
你在上課時總是貼著學生走?你是怎么做到的?其實是你想要的脈絡是學生需要的。
講課這件事我們挪到咨詢上去,你會有什么啟發(fā)?
上一次我們咨詢完,到我們剛才聊之前的這段時間,你覺得你有哪些變化?具體來說怎么做呢?
當你做到這些之后,咨詢有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當你更坦然之后,你做咨詢之后會有什么變化?然后呢?
答:其實學生來找我不一定非得找我解決問題,其實可能需要傾聽和陪伴。可能是因為我太自戀,總想讓學生按照我的思路來。
如果您在回到當初的咨詢,你可能會有什么變化?還有呢?
您希望以后您的咨詢會有什么變化呢?還有呢?
當你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你最理想的狀態(tài),你的咨9詢會是什么不一樣的?當時您是什么狀態(tài),您是怎么做的?還可能是什么樣的?
時空對話:讓現(xiàn)在的自己與12歲內疚的自己說話
理想中的狀態(tài)還有什么?
自己接納自己,這個怎么說?
還有嗎?那我們總結一下,你的理想狀態(tài)有哪些?
理想中的你? 現(xiàn)在的你? ? ? 上次的你?
各自評個分,理想是10。
是什么讓你增加了一分?
當你的分數(shù)達到幾分的時候你就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八分是什么狀態(tài)?那個時候咨詢效果是什么樣的?那時你感受會是什么樣?
從我們這次談話結束之后,你大概怎么做會讓你達到這八分的狀態(tài)呢?
還有什么可以做的?
我們在總結一下,我們回去可以行動的是什么?
答:關注學生,不要急著說出來,有耐心,等著孩子自己說,能貼著學生,不要太自我? 。接納自己,如果咨詢效果不好不要太有內疚感.
這次談話你的收獲是什么?
那這次談話還有什么沒有談到過的?
我的感受:不能只能滿足自己的自戀,總想聊自己想要聊的。要貼著學生走。
如果遇到人渣怎么辦?心里有情緒怎么辦?抵觸到自己價值觀怎么辦?
提高自己接納度,如果我們把自己價值觀挪到一遍,耐著性子跟她聊,說不定會擾動到她。咨詢師就要成長自己。
如果暫時接受不了就先推掉。
例子:前提知道他不適合去咨詢,接還是不接?接,把他送到精神病院也是頭功一件。做一次出診是可以的,驗證一下是沒有關系的。有的可能不是。
我的收獲:
上心理課與個體咨詢有很多想通之處,就是一定要貼著學生走,你說的話,你講的課是孩子們需要的,而不是只是說自己想說的,喜歡說的,來滿足自己的自戀。所以我接下來的行動是:制作問卷調查表,發(fā)給初一初二初三的學生,調查他們最真實的需要,以孩子們的需要確定上課的主題。還有家長的問卷,在下周二之前最好,下周二的家長學校就可以發(fā)下去做。
憋住:? 耐心傾聽,不輕易下評判,促使對方自我挖掘,每個人是自我問題的專家
貼著: 始終關注來訪者,重復關鍵詞,嗯? 啊? 推著來訪者讓他有更多思考
拓寬 :? 不接納來訪者怎么辦?要增加自己的容器,提高接納度
跳入和跳出怎么協(xié)調?
建議可以提,焦點的建議是引子,是為了引出來訪者的思考,建議的目的要清楚。
要多做,能力是練出來的,感覺是泡出來的。
去做吧,大不了能咋滴?
劉老師補充:關于孩子與父母關系
可以用系統(tǒng)觀視角下的循環(huán)提問,把整個場放到這,讓他們之間互相擾動,利用家庭力量里看看到底他們想要啥,用家庭系統(tǒng)力量去療癒,家庭是自己家庭解決問題的專家。讓他們建立建立好關系,時機到了到最后互相擁抱。
順勢而為,接力給力
浸泡七次以上才可以學透一個東西,特別是基本功的修煉,你這個容器越完善,你的'咨詢就越好。
第二個督導
對于初中生打架后,與班主任談話
那你希望咱們聊一聊有什么改變?
從昨天上午到現(xiàn)在你看到的模式和程序有哪些?
從這兩天看別的老師案例,對您的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思考?
你說要多練,那具體怎么練呢?
那您不僅希望流程更熟悉,也更希望那個孩子……
關于你剛才說的程序化的問題和你剛才說短平快的解決不知道有什么關系?(澄清,確定目標)
這兩天我也一直在示范,不知道您記得的有哪些?
對于他來說什么是有用的?(重要他人,淚水,我有我的想法,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先說出來,充分尊重和平等)
那現(xiàn)在呢,你想怎么建立關系呢?
如果再去聊的話,你可能在前面做什么調整?
督導環(huán)節(jié)如果缺的東西太多,就要不停填東西。
咨詢四大步驟:
1建立關系(暖場)我們真的很欣賞他嗎,真的相信他嗎,真的對我好奇嗎?我們真的很想聽她的故事嗎?我們真的理解他嗎?還是壓根不想理解他,只是想說服他。重新建構的功夫怎么樣,從負向'中看到正向。看起來孩子很喜歡打架,總想展示自己強大,其實是一個向上的動力在支撐。包括他跟同學相處時罵人,可暫時能缺了合適的技能,只是想維護自己權益,不知道正確的方法是什么,怎么既維護自己去權益,又能使自己有威望,這個前提是是否我們也能充(分接納他,是否真的欣賞他。
我們修的是為人處世和看人的態(tài)度,如果你真的看到了,那你的感受是不一樣的。聚焦正向中看到孩子,欣賞孩子。你真的換位思考了那,你真的相信他有他的難處和道理嗎?這些是前提和核心,這一步做好了,下幾部就更容易
2目標
3資源
4一小步
角色轉換帶入場景,你就是那個孩子,進入他,共情他。
問:您多大了?在哪里上小學,小的時候學習咋樣,你在班里可能會怎么樣,那同學跟老師對你怎么樣,在那種狀態(tài)下你感覺除了很牛之外還有什么?這種很牛的狀態(tài)具體說說。你升學了,這時你覺得怎么樣,覺得這個學校怎么樣,您還有沒有之前的優(yōu)越感?
您自己做為這個孩子你認為你有那些閃光點?還有什么呢?也希望張老師看到的……
但是你的張老師看到了,他看到了很多優(yōu)點。如規(guī)張老師把你的優(yōu)點告訴你,你會有什么感覺?那你有了這些感受之后你會怎么樣?
這樣走一遍之后,你再重新審視這個事,這次會與上次有什么不一樣?
回想一下,你作為孩子時,你希望老師怎么樣會讓你想要跟她聊。
從您剛才的角度來說,怎么樣才能更接納這個孩子呢?
如果按您剛才說的這樣做了,會有什么不一樣?
在你不慌了,看到閃光點了,接納度更高了
你怎么一步一步去做呢?
焦點目標特點:
正向,所欲,具體,可行
紅皮書上有關于校園非自愿來訪者的輔導。場暖好了,下幾部自然出來。
他想更優(yōu)秀,那就探討優(yōu)秀應該具備什么?然后聯(lián)系重要他人,你做到后會有什么不一樣。
可行:你覺得可行性有多大。再強化做到后會有什么不一樣。
如果做到了您做到了剛才說的,你會有什么不一樣?
那怎樣才算做到呢?(班里的孩子可以一個個去談,這也是練習)
聊到這你看,我們聊到什么程度了?還有什么沒有聊到的嗎?
焦點的內容來源:分享和書
外話技術:
用一個玩偶做你的焦慮的替代品,略微講一下,不期待講明白,問他愿意嗎?
給青少年做要確保其他人不在這,就只有咨詢師在場。
不要反駁孩子,如果她說這樣子可傻,我們就說就是有點傻,但是很有效果,我們可以試試。
外話技術是把人與問題分開,人是人,問題是問題,不能把問題上升成自我概念問題。那不好的問題玻璃出來,用某東西替代這一些不好的地方,分出來。可以讓他更客觀地去看,跳出來去看,這個東西怎么發(fā)生的呀,怎么發(fā)展的呀?
確定了目標之后,我們玩一個心理學游戲,挺好玩的,效果也不錯。你愿意試試嗎?拿出幾個玩偶讓他挑 這些哪一個更像你所說的那種焦慮狀態(tài)呢?為什么用他替代你的焦慮呢?旁邊還有凳子,讓他起名字,擬人化,問他想讓他做到哪里呢?想怎么放怎么放,讓他跟玩偶對話。你看著你的~~你有什么感覺呢?讓她有種掌控感,這是你的~~他大概是什么時間來到你的身邊呢,這段時間你們都是怎么相處的呀?有沒你有相處的比較好的時候啊?那時候你們是怎么相處的呀?那在你們相處中有沒有不太容易的地方啊,不容易的時候?現(xiàn)在你在看著它,有沒有什么相對它說的?
之后換位,進入角色,她當玩偶(問題)
你來當小玉玉,接來用它的口吻,看有沒有新的啟發(fā)
之后讓她站起來,儀式感會會更強,說三遍,我不是……我是小玉玉,然后坐在小玉玉的位置,你讓小玉玉(玩偶)怎么辦?她可以自己再選個位置放。
向她打招呼,小玉玉你好,認識你很高興,我不知道剛才你的主人說的話你都聽到了哪些啊!對于主人剛才的觀點你有要說的呀?從你的角度來看,你與主人什么時候相處的比較好呀?你主人說你們有一段時間相處的不太好,從你的角度你怎么看呀?你有沒有什么要跟你的主人說的呀?那其實你希望你的主人怎么樣啊?或者有關關系的是你希望你倆的關系怎么樣啊?
之后去角色:
站起來,說三遍:我不是小玉玉我是……
之后分叉,有兩種:
1,簡化版:回到原來的位置,通過剛才小玉玉說的內容,對你接下來的改變有什么啟發(fā)呀?接下來你可能準備怎么做呢?假設當你做到之后你會與現(xiàn)在有什么不一樣呀?那時候的你會有什么感受呢?那時候小玉玉可能是什么樣呢?那時候的你們可能會怎么相處呢?
最后總結:通過剛才的交流你都有哪些收獲啊?接下來你可以從哪一點點開始去行動呢?
2,加強版,是加上時空對話,可以與將來的自己多話,也可以對以前怎么對話
去角色之后,去未來了,從小玉玉角度,如果你的主人做到了,你會有什么不一樣呢?
來訪者有三個凳子,一個是未來,一個是現(xiàn)在,一個是小玉玉,她在未來,現(xiàn)在和問題用玩偶代替。
問她確定幾年幾日的未來自己,非常清晰地確定時間。2018自己告訴2017年的自己,2018年的自己是什么樣子呢?
我很好奇,2018的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在想一想,你是怎么做的?因為你的經(jīng)驗對2017年很有用。其實是對之前的程序的強化和完善。
你有什么是想對2017的你說的,說出來。
之后不去角色,因為未來的她是更好的她,讓她帶著這個角色走。帶著未來美好的他走回去,讓她回到原來的位置,發(fā)現(xiàn)他就很不一樣。之后就是簡化版的環(huán)節(jié)。
她的位置要找個替代品,再選也個玩偶代表他自己坐在原來位置上。
評估后如果特別理性的人不太適合用。跟她說試試。
可以買敘事的書看看,解構和外化技術。
以后準備在焦點具體做什么:
1,父母課堂,一次小學,一次初中
2,調查問卷針對初中和家長
3,看白皮書
4,針對八年級的焦點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