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電子書/資治通鑒(附考異)(全六冊) #
卷第二百七十二,后唐紀一,莊宗光圣神閔孝皇帝
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
1、春,二月,晉王下教置百官,于四鎮判官中選前朝士族,欲以為相。河東節度判官盧質為之首,質固辭,請以義武節度判官豆盧革、河東觀察判官盧程為之,王即召革、程拜行臺左、右丞相,以質為禮部尚書。
雖用“教”,但已經是皇帝的派頭了
2、梁主遣兵部侍郎崔協等冊命吳越王镠為吳越國王。丁卯,镠始建國,儀衛名稱多如天子之制,謂所居曰宮殿,府署曰朝廷,教令下統內曰制敕,將吏皆稱臣,惟不改元,表疏首稱吳越國而不言軍。
朱友貞算是看出錢鏐不會居于人臣,自己也沒有能力控制,干脆送個順水人情,讓你獨立算了,只做個名義的藩屬。
3、李繼韜雖受晉王命為安義留后,終不自安,幕僚魏琢、牙將申蒙復從而間之曰:“晉朝無人,終為梁所并耳。”會晉王置百官,三月,召監軍張居翰、節度判官任圜赴魏州,琢、蒙復說繼韜曰:“王急召二人,情可知矣。”繼韜弟繼遠亦勸繼韜自托于梁,繼韜乃使繼遠詣大梁,請以澤潞為梁臣。梁主大喜,更命安義軍曰匡義,以繼韜為節度使、同平章事。
李存勖的性格讓屬下容易心懷恐懼
4、繼韜散財募士,堯山人郭威往應募。威使氣殺人,系獄,繼韜惜其才勇而逸之。
五代的開國者都登場了
5、晉王筑壇于魏州牙城之南,夏,四月,己巳,升壇,祭告上帝,遂即皇帝位,國號大唐,大赦,改元。
必先正其名。不知張承業看到這一幕會是怎樣的心情
6、詔盧程詣晉陽冊太后、太妃。初,太妃無子,性賢,不妒忌,太后為武皇侍姬,太妃常勸武皇善待之,太后亦自謙退,由是相得甚歡。及受冊,太妃詣太后宮賀,有喜色,太后忸怩不自安。太妃曰:“愿吾兒享國久長,吾輩獲沒于地,園陵有主,余何足言!”因相向歔欷。
亂世之中的女人很容易滿足
7、初,李紹宏為中門使,郭崇韜副之。至是,自幽州召還,崇韜惡其舊人位在己上,乃薦張居翰為樞密使,以紹宏為宣徽使,紹宏由是恨之。居翰和謹畏事,軍國機政皆崇韜掌之。支度務使孔謙自謂才能勤效,應為租庸使,眾議以謙人微地寒,不當遽總重任,故崇韜薦張憲,以謙副之,謙亦不悅。
亂世之中的男人永遠都覺得不滿足
8、時契丹屢入寇,鈔掠饋運,幽州食不支半年,衛州為梁所取,潞州內叛,人情岌岌,以為梁未可取,帝患之。會鄆州將盧順密來奔。先是,梁天平節度使戴思遠屯楊村,留順密與巡檢使劉遂嚴、都指揮使燕颙守鄆州。順密言于帝曰:“鄆州守兵不滿千人,遂嚴、颙皆失眾心,可襲取也。”郭崇韜等皆以為“懸軍遠襲,萬一不利,虛棄數千人,順密不可從”。帝密召李嗣源于帳中謀之曰:“梁人志在吞澤潞,不備東方,若得東平,則潰其心腹。東平果可取乎?”嗣源自胡柳有度河之慚,常欲立奇功以補過,對曰:“今用兵歲久,生民疲弊,茍非出奇取勝,大功何由可成!臣愿獨當此役,必有以報。”帝悅。壬寅,遣嗣源將所部精兵五千自德勝趣鄆州。比及楊劉,日已暮,陰雨道黑,將士皆不欲進,高行周曰:“此天贊我也,彼必無備。”夜,度河至城下,鄆人不知,李從珂先登,殺守卒,啟關納外兵,進攻牙城,城中大擾。癸卯旦,嗣源兵盡入,遂拔牙城,劉遂嚴、燕颙奔大梁。嗣源禁焚掠,撫吏民,執知州事節度副使崔筜、判官趙鳳送興唐。帝大喜曰:“總管真奇才,吾事集矣。”即以嗣源為天平節度使。
后唐的君臣都喜歡偷襲戰,一方面是因為自身實力弱,一方面是沙陀人骨子里的冒險精神
9、梁主召問主彥章以破敵之期,彥章對曰:“三日。”左右皆失笑。彥章出,兩日,馳至滑州。辛酉,置酒大會,陰遣人具舟于楊村,夜,命甲士六百,皆持巨斧,載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會飲尚未散,彥章陽起更衣,引精兵數千循河南岸趨德勝。天微雨,朱守殷不為備,舟中兵舉鎖燒斷之,因以巨斧斬浮橋,而彥章引兵急擊南城。浮橋斷,南城遂破,斬首數千級,時受命適三日矣。守殷以小舟載甲士濟河救之,不及。彥章進攻潘張、麻家口、景店諸寨,皆拔之,聲勢大振。
王鐵槍也是一個狠角色
10、楊劉告急于帝,請日行百里以赴之,帝引兵救之,曰:“李周在內,何憂!”日行六十里,不廢畋獵。六月,乙亥,至楊劉。梁兵塹壘重復,嚴不可入,帝患之,問計于郭崇韜,對曰:“今彥章據守津要,意謂可以坐取東平,茍大軍不南,則東平不守矣。臣請筑壘于博州東岸以固河津,既得以應接東平,又可以分賊兵勢。但慮彥章诇知,徑來薄我,城不能就。愿陛下募敢死之士,日令挑戰以綴之,茍彥章旬日不東,則城成矣。”時李嗣源守鄆州,河北聲問不通,人心漸離,不保朝夕。會梁右先鋒指揮使康延孝密請降于嗣源,延孝者,太原胡人,有罪,亡奔梁,時隸段凝麾下。嗣源遣押牙臨漳范延光送延孝蠟書詣帝,延光因言于帝曰:“楊劉控扼已固,梁人必不能取,請筑壘馬家口以通鄆州之路。”帝從之,遣崇韜將萬人夜發,倍道趣博州,至馬家口度河,筑城晝夜不息。帝在楊劉,與梁人晝夜苦戰。崇韜筑新城凡六日,王彥章聞之,將兵數萬人馳至,戊子,急攻新城,連巨艦十余艘于中流以絕援路。時板筑僅畢,城猶卑下,沙土疏惡,未有樓櫓及守備,崇韜慰諭士卒,以身先之,四面拒戰,遣間使告急于帝。帝自楊劉引大軍救之,陳于新城西岸,城中望之增氣,大呼叱梁軍,梁人斷紲斂艦,帝舟將度,彥章解圍,退保鄒家口。鄆州奏報始通。
又是一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驚險戰役
11、王彥章疾趙、張亂政,及為招討使,謂所親曰:“待我成功還,當盡誅奸臣以謝天下。”趙、張聞之,私相謂曰:“我輩寧死于沙陀,不可為彥章所殺。”相與協力傾之。段凝素疾彥章之能而諂附趙、張,在軍中與彥章動相違戾,百方沮撓之,惟恐其有功,潛伺彥章過失以聞于梁主。每捷奏至,趙、張悉歸功于凝,由是彥章功竟無成。及歸楊村,梁主信讒,猶恐彥章旦夕成功難制,征還大梁,使將兵會董璋攻澤州。
內戰內行,外戰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