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中啟承轉合的連貫性和獨立性
寫詩就有起承轉合,起承轉合四個部分都很重要,其重要性是沒有區別的,少了哪個都不行,
任何單獨強調其中一個步驟都是片面的,這樣做的結果,會使作品失去平衡性,甚至因為某一句的突出而使讀者忽略了作品的整體性。因此律詩起承轉合之間具有緊密的連貫性和獨立性:
一、連貫性
(一)起承之間的連貫性
“起”,詩的開頭,“承”,接著開頭的意思加以發展。起,要扣題。承,要連貫、自然。
承--就是承接哈。承句不單要承接,還要擴展。
承接和擴展都很重要,要承得氣脈相通,要擴的合乎情理,兩者缺一不可。承接這聯就是頜聯,頜聯是需要對仗\對偶的。
詩的承接之法,要點是緊接首聯,寫景色,寫情緒,都要不松不緊,若即若離。與起句的氣脈要連貫而不可斷了。
接續起聯,但不要和起聯一樣的平行描寫,要有所遞進,或者舒展。承聯適宜勻稱舒緩一些,盡量不要用很突兀很激昂的情緒表達。
基本原則是跟著起句走,注意這個“跟”字,要跟的住。說白了就是一個連貫性。
(二)承轉之間的連貫性。
轉句的要求是:
1.轉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帶水。這就要求到轉句的時候就不能繼續停留在景語上面,而要從景語干脆利落的轉入情語,不可拖泥帶水,不可還在景語上徘徊不前。
以我們目前的水平尚不能熟練的駕馭好景語情語之間的各種關系,最簡單也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先掌握好從景到情的寫法。
如果現在就都講景,那么起承轉合更難一下子搞的明白的。當然,等以后大家通過不斷的練習熟練了章法之后,就要注意不要被這個景情給局限住,在讀詩的時候要注意學習古人是怎么駕馭景語和情語的,特別是情景是如何交融的。
如果承句是寫景的,轉句就是寫對起句和承句所產生的思考或者感受;前者是直觀的,客觀的,后者是一種主觀上的反應,然后結句再概括一下整個詩的主題,全詩就這樣的下來了。
如果說起句是見,承句是看,這是一個從外到內的過程,通過眼睛獲得的,再進入內心。那么轉句便是由內向外的過程,通過內心去解讀這些景一外一內。
2.不斷裂。這一點要求大家不要光顧著轉,而不顧銜接性了。
這一點也是轉句中最難的一點了。起承轉合一般有兩個難點,一是轉的斷裂了,二是合的無力。
3.形轉而意不轉。這里的轉,只是形上的轉,并不是指意上的轉,不是說從這個主題轉到另一個主題。
詩的“轉”非常重要。轉本身就是一個小的跳躍,從景到情的跳躍,從量到質的跳躍,從平鋪直敘到詩意的高潮。
所謂的轉,就是要有一個變化,要有一個提升。轉的概念好理解,轉的處理卻需謹慎。轉要轉得使詩為之一振,精神起來,又不能轉的脫離了主題。
轉的基礎是前面的鋪墊。沒有前面兩聯充足的描寫做鋪墊,也很難轉出精彩來。
這就相當于跳遠。跳遠比賽時我們看到運動員都需要有個助跑,跑的目的是起步,提速,為這一跳而提供能量。
跑的慢了,跳的就不遠了。助跑速度快了,躍起時在空中的時間就長,還可以瀟灑的空中漫步幾下呢!起承轉合中的轉,就相當于這一躍。而起聯和承聯,就相當于助跑了。?
所以,“轉”是詩意的一種“提升”(躍起),但又不能是沒有準備的提升
在轉這里,擔當的就是要出頭露臉的角色,所以,我們要好好“包裝”它,讓它精彩亮相。
律詩的特點,講究的是工典之美,其中二聯是要求對仗的。
形式上看這兩聯有統一協調性。但如果你真的把兩聯寫成一個模子,那就失敗了。
因為,頷聯和頸聯是需要有個變化,在對仗的形式上,在句式的組織上,在意的表達上,都要有個落差,要有變化。
所以,在律詩中,詩意的轉是相對平穩的,有框架下的轉。轉的比較斯文。
(三)轉合之間的連貫性,我們現在接著看轉與合之間的連貫性。
寫合句有幾個注意點:
1.前分句要稍微總結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語氣上,邏輯上,為后分句做準備,以利于前后分句的銜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時候都是用景結。當然,合句可以情結,可以景結。使用比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字盡意不盡的效果。
4.要注意扣回起句。
合筆結束法
合者,結束全詩,俾有下落也。
或開一步,或放一句,總以言有盡而意無窮者為佳構。
5.要做到筆盡意不盡,筆盡情不盡,就是所謂的余味無窮,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詩寄。
律詩,前面可以平淡無奇。但是合句一定要出彩。那么即便你前面平淡,那也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一首詩不必句句出彩,但是要是沒一兩句出彩的,你這詩也就失敗。
(四)合、起之間的連貫性。
這個連貫性,就不如前三個連貫性,那么的明顯。前分句對前六句做總結后分句筆盡意不盡,是一個意思。合句要扣回到起句,一氣呵成,不能有任何斷裂之處。
因此,合起之間要做到以下幾點:
寫結尾時要注意幾點
1、要把握的是“速”字,這個速,意思就是不要拖泥帶水的、緊接轉的內容,干凈利落的關合全篇。不要繼續還停留在轉的意境上扭扭捏捏。以一字或兩字緊接轉,使其連接、不斷裂地盡快進入合。
2、合,以意為上。這個意,可以明結,能體現作品暢快得意、神采飛揚的鮮活情態,也可暗示(喻),體現作者的感情、寄托與抱負。
可以是正意,也可以是反意。意,應為無盡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寫完、寫盡,不能寫得沒有想象的空間,要留有余味,最好有潛移默化之意。
3、以景結情時,須要放開一步,不直說其意而又蘊含在景中。這種情形大多是前七句敘事或抒發感慨,尾句比較典型的景象作結。
4、以情作結時,要深化自己思想感情,用警句將強烈的情感表現出來。
5、以議作結時,在前面要寫景、敘事的基礎上,要直接議論,須要公開申明自己的觀點。
6、以問作結時,用巧妙的疑問句作結,要避免平直淺露,需要耐人尋味。
7、要委婉含蓄。含蓄,就是蘊藉不露的意思。詩不能把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盤托出,而要蘊含在形象和意境里,給人留下思索和想象的余地。
以扣題作結,重點突出詩在最后點題,強調前意,意境明了,收住全詩。
這種首尾呼應的章法,如果不是從詩的意境上去著眼,去掉中間兩聯,仍然是一首完整的絕句,這就是因為首尾兩聯在意思上呼應的緣故。
首尾照應并不是指首聯與尾聯句意相同,而是指的意義上的一致、相關或者相承、
二、起承轉合之間的獨立性
1、起句其主要的內容,就是交代地點,說明所處的環境。
表面上不帶有其他不相干的物或感情色彩。整個起的兩個分句,無論物或是隱藏的含義,與承轉合,有明顯的區別。這個區別,一眼就可以看出,不同于其他三個部分。這,就是起的獨立性。
2、承是在起的基礎上,走向了更為開闊、廣闊的視野。承句對景物的描寫是完全又換了一個角度,已經與起句的景物,完全不是一碼事。區別非常明顯,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把讀者,帶向更為遠大的空間。構成了承句的獨立性。這個獨立性,誰都能夠一眼看到,與起的區別,很清楚,猶如楚河漢界。
3、轉的獨立性
一個“轉”字,已經清楚的說明了這個句子的要求。轉,是話題和意境上的轉折、轉移,自然不可停留在原來的地方。
4、合的獨立性
整個合,與前面的三個步驟相比較,其獨立性一目了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