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某公眾號發文《致CEO:你花70%的時間磨合團隊,不如先花50%的時間找對人》,文章的三觀是正的,中心思想是:人,特別是精英人才的招與留,對創業公司而言,事關生死。
但是某些創業CEO不知道是沒看完全文還是選擇性忽略部分觀點,他們轉發文章,在朋友圈配文:說的太對了,過去慘痛的經驗告訴我,人不對,花再多的心思培養都沒用!
言外之意是他們找的那些員工全是坑,著實把他們坑得不輕。
為什么有些CEO熱衷轉發類似的文章?因為這些文章幫助他們表達出了自己想說的話:“我創業這么久還沒成功,就是沒找對員工啊!全都是不靠譜的,或者培養一段時間就跳槽不懂感恩的人,真是苦了我自己了,不過沒關系,創業路上注定艱辛,我依然會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好一出悲情戲,不明真相的群眾還真的可能為善于賣慘的創業CEO們貢獻幾分同情。
不過請問各位CEO們,你們有沒有反思過為什么員工最終都離你而去?所有的員工都不靠譜、都不是對的人?怎么全讓你碰上了?為什么不試試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如果覺得自己沒問題,集光明偉大正確于一身,那壞人就我來當吧,給部分創業的老板們挑挑毛病。
1.?想花小錢辦大事
“好貨不便宜”這句話大家都沒有異議吧,怎么落到自己身上就想不明白了呢,有些CEO總想花小錢請大神,怎么可能!
一般的套路就是講故事畫餅,勸人才把眼光放長遠一點,“雖然我們現在創業窮,但是我們是要改變世界的,遲早有一天我們會敲鐘上市,到時候金錢名譽地位全有了,不要跟那些俗人一樣糾結在這一點工資上嘛。”
呵呵,沒錢就別耽誤人!人才也是要養家吃飯的,給人才應有的待遇也是重視人才的體現,況且你的項目真能改變世界嗎?
2.?偽民主真獨裁
嘴上說我們是開明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公司實行扁平化管理,打造融洽和諧的辦公氛圍,所有人都是公司的合伙人,沒有人是打工者。
實際處處以CEO身份自居,搞一言堂,在行動上對員工實行“監視化管理”,比傳統企業有過之無不及,甚至要求員工寫日志都要標注時間段,所以,員工連去個洗手間都要計時嘍?
3.?我跟你講道理,你給我灌雞湯
“任何問題都有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法,不是問題解決不了,是因為你沒想到方法!”我不知道有多少CEO經常用這些自以為很正確的雞湯懟員工。
對,我不否定這句話是對的,但是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總要考慮解決一個問題付出的時間精力和收獲的比值問題吧?付出很大的成本,解決一個很小的問題,是否劃算?
最開始員工可能會提出各自的想法,甚至反對意見,但是如果CEO總覺得員工是在逃避問題,總拿這些雞湯懟員工,慢慢的再有想法的員工也不會發表意見了,CEO說什么大家就去做咯,不做你又覺得大家不敬業。
4. 被害妄想癥
有的CEO每天在朋友圈發“無團隊,無未來”,“狼性的團隊多重要”,“你不夠優秀,就會被優秀的伙伴PK掉”…有點像小時候家長當著你的面說,你看看人家的孩子balabala…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這句話放在老板和員工身上同理。
每個人都有閃光點,創業公司的CEO們應該善于挖掘員工的才能,將員工安排在最合適的位置,總認為公司發展不起來是員工在拖后腿,整天一副被害者的樣子,總把責任歸咎于員工,久而久之,員工的工作熱情會消失,更可怕的是會進入自我質疑的階段,此時員工會覺得在這里無法實現自我價值。
如果把自己創業不生不死的尷尬現狀都歸咎于員工離職未免有失偏頗,畢竟大家最初加入公司不是為了來坑你,都是打算做出一點成績的,最后員工黯然離去還要背一個不懂感恩的鍋,好像很不公平。
特別是某些創業幾年都沒有留下一個老員工的CEO,是不是需要認真檢討一下了,員工大量流失很可能是你的問題,而不是員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