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M是個早當爹,自己還沒玩夠,回家就得應付孩子,以及因為他不照顧孩子而不斷嘮叨的妻子。
餐桌上,大人們各自就餐,孩子自己吃飯。
剛盛上來的湯飯還很燙,孩子用勺子在碗里來回攪拌敲打,幾滴熱湯濺出來,落在小M裸露的胳膊上,小M動怒,“哎呀!你吃不吃飯!不吃別再吃了!”聲音震耳欲聾,孩子嚇得癟嘴做好姿勢要哭,小M更加火光,“你還敢哭!有什么好哭的!你再哭一個試試!”孩子徹底嚇哭,趴在餐桌上抽泣。
妻子一邊瞪著M抱怨,一邊安慰哭泣不止的孩子,簡單一頓晚飯,充滿了吵鬧和硝煙。
小M匆匆扒完飯菜,離開戰場,回到房間點起一根煙。
02
小Q的兒子是個窩里橫,在外偶爾矜持懂事有分寸,在家就是調皮搗蛋上房揭瓦,玩的開心了不管不顧沒有輕重。
小Q今天休假,在家陪兒子玩了一會,倆人在床上翻來滾去撓胳肢窩,兒子笑的咯咯咯咯氣都喘不上來,小Q也被逗的嘿嘿嘿嘿笑個不停。兒子笑岔氣手舞足蹈亂踢亂蹬,一腳踹在小Q肋骨上,小Q被踹疼,拉著兒子說“你還敢踹爸爸,你能耐了啊!”兒子只顧著哈哈哈笑,小Q說了好幾遍“你把我踹疼了怎么辦!”眼見兒子沒有理他,心里漸漸起了小火苗,猛的一把推向兒子。剛好兒子爬起來,被這么一推,重心不穩整個身子砸向床邊的桌子。
兒子不知是疼的還是嚇得“哇”大哭起來,小Q一臉得意,“小樣!看你還踹我!活該!”
妻子聞訊而來,“活該你妹!是不是你親生兒子!這么欺負!”
03
前幾年網上的舊新聞,大冬天的馬路上,路兩旁都是還未融化的冰雪,路人行色匆匆,包裹嚴實,活像一個一個大粽子。
迎面傳來止不住的哭聲,還有父親的嚴詞的口號聲,“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不許停!”路人皆止步觀望,只見一位父親大冷天光著身子,穿一條單褲,在路邊跑步,身邊是他五六歲的孩子,也跟他一樣,光著身子,只穿一條單褲。孩子凍得全身青紫,不住的哆嗦哭喊,話也說不出來。
父親見有路人責問,忍不住解釋,“男孩子從小鍛煉身體強健體魄有什么不對!大冷天才更能培養他的堅強意志!我都能堅持他有什么堅持不了!”
紛紛有眾多路人站出來指責,“孩子還小,凍著了就劃不來”“就是的,鍛煉身體有很多辦法,怎么這么極端”“這都算虐待兒童了”……
父親見圍觀路人越來越多,大都是質疑之聲,于是大手一揮,“我管我自家孩子,你們誰也管不著!”
04
看到這里,很多人會覺得,你說這些事情,是真事兒嗎?怎么會有這么不靠譜的爸?難道就沒有這種媽?
是的,也許是我杜撰的,也許就發生在你們家,也許不全是父親,也有這種媽,這種親戚。
而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故事的主人公都會說“我是為了孩子好”,小M說,“我是為了孩子好,吃飯沒有好的餐桌習慣怎么行!”,小Q說,“我是為了孩子好,要他知道世間都是因果報應沒有平白無故的欺負!”,那位跑步的父親說,“我是為了孩子好,吃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或許你聽完又覺得有那么點道理,可是為了孩子好就一定是讓他在哭泣的時刻記住那所謂的道理嗎?
為了孩子好,一定是通過和平友好的方式,讓信息最大有效化的給孩子傳達和理解。
你為什么不能說“熱湯濺到身上很疼的,要不你試試?”,你也可以說“你踩的爸爸好疼啊,爸爸差點都疼哭了,要不踩你試試?”,你也可以說“你要多鍛煉身體,不然會像鄰居小朋友一樣天天躺在醫院,要不你試試?”
對的,你也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解決方法就是“那你試試”。
孩子對外界社會欠缺接觸、認知、感受,我們很注重保護他們,卻也讓他們失去了可控范圍內的嘗試,這是一個建立免疫的過程。你讓他體會一件小事所帶來的后果和感受,更能增加孩子成長環境的豐富性,讓他對事和物產生更具象更全面的了解。
一件小事的發生,你不是為了撒氣,不是為了發火,不是為了逗著玩,而是為了任何一件小事都能夠成為你教育孩子的功課。你讓他學會體會、理解,但不是通過迫于你淫威的方式。你是他最親近的親人,如若他還年幼,可能不那么記事,慢慢也會長了記性,可如果他慢慢長大,你讓他以何種方式銘記你的教導,是怒吼,是責備,是以牙還牙?
跟孩子的溝通方式是個含金量超高的技術活,而我們家長,都在社會大學逐漸學習這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