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很早的時候就知道,人的一生是無數的煩惱陪伴的過程。年少之時,為賦新詞強說愁,成人之后,又總道天涼好個秋。
孩提時代的時候,歡樂常在。因為看到一只漂亮的蝴蝶;因為吃到一口美味的食物;因為得到了一直想要的玩具,一點點小小的事情,都已經足夠高興上一天的時光。
青春時代的時候,喜憂參半。會因為心愛的男生也喜歡自己而竊喜,也會因為考試發揮失常而懊惱,和朋友鬧別扭而傷心。
后來初入社會,一路總是在跌跌撞撞中前行。有來自上級莫名的遷怒,來自戀人無預兆的爭吵,也有來自父母溫柔的關心和問候。遷怒和爭吵使我們疲憊和麻木,父母的關心和問候又往往能戳中內心的柔軟之處,讓我們瞬間熱淚盈眶。
我們的情感逐漸隨著時間而不斷的豐富和細密。年少時圍著父母咿呀學語的時候,并不知道多年后會有家難回;青春時牽著戀人在午后的樹蔭下漫步的時候,也并不知道多年后各自相望。
我們在長大,我們在失去。小孩子的時候懂得什么呢,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有吃的,玩的,喝的。父母朋友都圍繞在身邊,沒有任何來自社會的壓力。長大之后呢,也許為了理想離開父母雙親在北上廣飄蕩,也許為了理想分別戀人,獨自承受生活帶來的巨大壓力??鞓芬稽c點的在消失,滿足一點點的在減退。多少次的晃神兒,我們在思念父母,我們在想念戀人。我們在懷念過去那個總是傻乎乎的笑著的自己。
我們現有的一切滿足不了日益膨脹的欲望和野心,所以我們日漸迷失,我們充滿心事。憂心工作是否能夠升職加薪,憂心戀情是否能夠談婚論嫁,憂心是否能夠事業有成,憂心是否能夠處處得意??鞓分饾u在變得奢侈,聽到最多的形容心情的詞語就是:一般,還行,過得去,就那樣吧。
人常說知足常樂。在這個節奏變得越來越快的信息時代,知足變成了一件很難的事。人似乎天生對于金錢和權力就充滿欲望。多少的人為了金錢和欲望而逐漸迷失本心,又何談快樂。大都市的人們通常步履匆匆,外表光鮮,急著從一個地方奔往下一個目的地,在各個地方輾轉,閉眼的時候在一個城市,等到再次睜開眼睛,又已經在一個嶄新的城市。
過快的生活和工作擠占了我們的所有時間,讓我們再無閑情逸致去欣賞生活和感受生活。仔細想想,已經有多久沒有去看過沿路的風景。大自然帶給我們的:一望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海洋,廣闊無垠的草原。我們只是匆忙路過,卻再也無心欣賞。因為我們永遠都在忙著趕路,忙著奔向各自的遠方。
無門和尚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我們當然要銘記自己的目標,堅定不移的去行動,去實現。只是在實現的過程中,多聽一聽內心的聲音,別讓心蒙了塵。在春天欣賞百花,夏天感受涼風,秋天仰望月色,冬天輕捧白雪。這,才是生活該有的面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