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晨讀讓我好像又找到了可以不怕晚睡的借口,因為之前飽嘗晚睡所帶來的傷害,讓我對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中了毒,加上真真體會了一把堅持早睡早起+鍛煉所帶來的好的變化,那么睡夠8小時就成了執(zhí)念。
然而,現(xiàn)實很殘酷,目前不得不熬夜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所以很焦急啊,一熬夜就心情不美麗啊,即使我發(fā)現(xiàn)偶爾熬夜對我第二天的精力影響并不是很大,有了心理暗示以后,還是會對自己不滿意。
今天的晨讀讓我的負罪感得到了些許安慰,也解答了我?guī)讉€困惑。
㈠為啥睡不足8小時我仍精力充沛?
在《睡眠革命》這本書中,作者出了“睡眠周期”的重要概念,即90分鐘就為一個睡眠周期,睡眠周期可分四個階段:朦朧期(似睡非睡)、淺睡期(易驚醒)、深睡期(不易叫醒)、快速眼動期(做夢)。
睡眠的時間很重要,但睡眠的質(zhì)量更重要,簡單來說,人并不是以睡多長時間來衡量睡眠質(zhì)量的,而是以完成了多少個睡眠周期來衡量的。
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4~5個睡眠周期,大約6~7個半小時。作者指出,成人每天至少要保證4個睡眠周期,每周至少要有28-30個睡眠周期,每周必須保證三天睡眠周期是充足的,才不會出現(xiàn)精力不足的狀況。
這樣算下來,其實每天我只需要4個睡眠周期,約合6個小時就夠了,所以雖不夠8小時,卻很少有睡不足6小時的情況,我也就同樣精力充沛。
而如果自己沒辦法保證晚上擁有4個睡眠周期,還可以利用午睡來補充,在下午1點到3點的時間段內(nèi),午休30~90分鐘,這個補充睡眠周期的時間段并沒有固定范圍,很自由。
當然,作者建議,每天最好養(yǎng)成在固定的時間醒來的習慣,然后可以再往前推算睡眠周期,算出你大概要上床入睡的時間。
比如早上要6點半起床,保證4個睡眠周期,需要6小時,即12點半入睡即可,然而,不是上床說睡就能睡著的,所以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提前半小時躺上床。
但我還是要叨叨,可以再早睡一會兒,然后再早起一會兒,熬夜還是對身體不好的,不多解釋。
But,現(xiàn)在還劃分了“晚睡型”和“早起型”兩種類型的人,所以還是那句話,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㈡為啥有時候失眠或者半夜醒來睡不著?
有時候,推算好了8小時的入睡時間點,然而在躺上床之后就陷入了無邊的痛苦,怎么躺都不舒服,怎樣都無法入睡,還有的半夜醒來后沒辦法快速入睡的情況。
一開始的時候,我會繼續(xù)強迫自己閉上眼睛,什么都不要去想,然而可悲的是,即便這樣也很少能立馬睡去,后來實在睡不著,干脆起來翻翻書(不是那種需要深度思考的書),因為我記得上學那會兒,英語書和歷史書最催眠……我發(fā)現(xiàn)反而這樣自己更容易產(chǎn)生困意。
今天我在《睡眠革命》中找到了答案,這是睡眠周期在做崇。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處在兩個睡眠周期中間,就很難入睡,那么,我們可以做點其他事,等待下一個睡眠周期的到來,反而更容易睡著。不僅有效利用了睡不著的時間,又可以幫自己更輕易的入睡。
㈢睡前有哪些助攻方法
①不做另自己興奮的事
比如玩手機。
②不想心事
比如情感泛濫。
③保證室內(nèi)適宜的溫度
比如那些凍醒和熱醒的晚上。
④睡前整理
比如整理下第二天要用的衣物啥的,放空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