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將近一個月找工作的時間,此間重復過最多的一句話便是——一職難求。終于,昨天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的工作,今天就開始上班了。面試回來的路上,沒有預期的那種興奮,正如村上春樹曾在書中說:啤酒誠然好喝,卻遠不似我在奔跑時熱切向往的那般美妙。失去理智的人懷抱美好的夢想,在現實世界中根本是子虛烏有。在回家的路上,感受大抵如此,只是,與之不同的是,村上最終還是得到了他一開始想要的東西,只是發現并無那么美好罷了。而對我來說,這樣的工作并非是我所向往的。
記得第一次接到面試的通知來自《羊城地鐵報》,那時懷著必然通過的心情千里從家鄉趕來廣州面試,那個人問我:“你知道我們報紙是沒有專門外出采訪的記者的嗎?”原本一心想著能謀得一份采訪寫稿的工作,卻當頭被潑了一盆冷水,最后我還是沒進那家報社工作。再到后來不停地在網上查看這紛繁雜亂的招聘信息,“應屆畢業生”、“1-3年的工作經驗”等等的關鍵詞把我拒之門外了,曾經幾度想放棄不再找,可是想想我來廣州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找到一份工作嗎?
萬事開頭難,這些天我一直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只要開好頭了,一切慢慢都會好起來的。可真的是如此嗎?直到如今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我才開始懷疑這個一直支持著自己的理由。
2014年8月13日,這一天,我早早就起了床,洗漱、穿衣,化妝。我又重新踏上了面試的路。地鐵里擠滿了去上班的人們,如貨物般的一車一車地運到不同的地方。人們大多一臉倦容,無精打采,有的人眼白還有些泛紅,努力地睜著眼睛抵抗困意。很多人低著頭,手指在屏幕上劃來劃去。鮮有幾個人手里拿著《羊城地鐵報》在翻閱著。
轉線的時候,我裹在了人群里,被人流推著往前走,你不走都不行。當然,這些情形我也早已見識過了,因此也便有了幾分淡定從容。
當我抵達面試地點時,時針恰逢指到十點。其中一個員工招呼我在一間辦公室坐下,隨后就來了一個女生,穿著棕色的花裙子,踏著一雙黑色的松糕底人字拖。她拿到我的簡歷,坐下來看了看,當我正準備等她從口中吐出第一句話時,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把事先背熟自我介紹給說出來,結果,她第一句話說:“你寫的新聞稿呢?有帶過來嗎?”
我心想,都不用先了解一下我的概況嗎?
我帶點結巴地說:“不好意思,我沒帶過來,不過在網上可以搜得到。”
“那你上網搜給我看下。”
于是乎,她匆匆地帶我走到她的位子讓我在網上搜,我連忙寫上關鍵詞,第一條就搜到了我實習時寫的稿子。她快速地瀏覽了一下,說:“還有嗎?”
我點開了第二條,她挑了些重點看了看,不到一分鐘后說可以了,我便又屁顛屁顛地跟她去了剛才的辦公室繼續聊面試的事情,她開始問了我一些常規性的問題,我就按照自己事先想好的那一套說辭應和著,過程大概持續了十分鐘,她就跟我談了工資和上崗時間的問題。這輪談話結束后,我問她:“你不用征得貴公司領導的意見嗎?”
“不用了,我相信領導會相信我的眼光的。”
正當面試準備結束時,從門口一前一后進來了兩個女人,她也沒向我介紹,其中一個女人直接拿著我的簡歷看了看,此時看樣子應該就是領導,面試的人對她說:“她還沒畢業,不過我看了她寫的東西,還可以。”
“行啊,那就沒問題,我們不看學歷,只看能力。”那個女人說。
不一會兒,我便走出了公司并約好要第二天就開始上班。
我就這樣得到了我第一份的工作。沒有狂喜,只有對未知的焦慮,還有些對理想的擔憂。或許會有人說,第一份工作不代表什么,曾經我也這么想過,但當自己真正開始走這段路的時候才猛然發現自己并不如當初那么認同這句話。然而,現實與理想終究不同甚至是大相徑庭。也許只有當自己能在現實中昂首挺胸時方能去談當初的理想吧,但也請時刻提醒這自己,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為什么出發。